日本作为汽车制造大国,为什么缺少特斯拉这样的品牌?
?2010特斯拉与松下合作时,还处于起步阶段,合作是由松下前副总裁山田弘彦促成的。2017年,山田弘彦调任特斯拉,担任特斯拉与松下合资建立的北美超级工厂副总裁,领导工厂的启动工作,2019年7月退休。毫无疑问,这是一位泰斯拉和松下都认识的专家。我们请他谈谈电池的未来。
?大多数关于特斯拉的预测都是惊人的错误。
-松下2010投资特斯拉。当时特斯拉还是一家新兴企业。
?当时没有人认为特斯拉会成功。当然,今天仍有人对特斯拉持怀疑态度,但在当时,10人中的10人会说:不可能成功。尽管如此,松下还是决定与特斯拉合作,因为它希望与特斯拉这个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合作,以获得外部刺激来帮助自身发展。
?事实证明,大多数人对特斯拉的期望真的很失望。超级工厂上线后,两年内重回正轨,2019年EV(电动车)销量增长仍不到37万辆。虽然一路上出现了一些延迟,比如特斯拉很难量产Model3,但特斯拉的“总体规划”,也就是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2006年制定的业务目标,丝毫没有动摇。
-特斯拉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我相信部分原因是一个叫埃隆·马斯克的人的魅力。但是我觉得公司的使命很明确,大家都在一起努力实现目标。我在特斯拉的日子真的很有意思。我已经两年没无聊过了。作为一名经理,我有很多东西要学。
?给我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预算是如何分配的。虽然资金是公司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特斯拉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灵活改变自己有限的预算用在哪里。然而,管理的轴心并没有动摇。我敏锐地意识到,创新来自这样一个地方。但是员工工作努力,关注度高,很少有人能这么敬业的态度工作很多年。
?现在日本大公司的速度都跟不上了。
——不拘一格的特斯拉和典型的日本巨头松下已经有了十年的合作关系。在此期间,松下一度被特斯拉的生产计划和CEO马斯克的言行所影响,被扭转。
?不仅是松下,日本公司也赶不上特斯拉的速度。挑战在于他们在做决定时过于谨慎。
?日本的制造技术非常高,日本的半导体、液晶、锂离子电池等技术都非常先进。就这些装备行业而言,当市场进入扩张期,扩大生产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日本公司担心短期损益表,对资本投资持谨慎态度。相比之下,外国公司甚至可以突然决定大举投资飞机。中国企业也获得了政府补贴。而且,在你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之前,产量已经被他们超越了。这样日本企业得不到足够的需求,无法让自己的投资工厂满负荷运转,就会亏损,日本企业也会亏损。同样的事情会再次发生。
-你是说汽车电池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毫无疑问,电池也会陷入同样的结构问题。这非常令人失望。当然,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发现这种情况,这也是为什么松下要改变这种命运,与特斯拉这种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公司联手。
?但是现在日本公司要跟上特斯拉并不容易,除非有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管理者或者创始人参与公司的管理。以特斯拉为例,北美的超级工厂即将开工,但上海、柏林、德州的特斯拉站点数量增长迅速。
-松下在北美的超级工厂投资预计在2000亿日元左右(约合654.38+0.9亿美元)。松下的意思是,我们将继续投资特斯拉以满足需求,但每次建厂都投入这么多资金是不现实的。
?当然,供应商不可能每次建厂都投入巨资。但是,有更多的创意方式。比如特斯拉一旦建了工厂,就不会以同样的价格建,也不会以低于10-20%的价格建,而是需要更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当你建立一个新的工厂或生产线时,你必须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来获得埃隆的决定。所以上海的超级工厂成本应该比北美低很多。这些降低成本的创造性措施,都是边跑边想边实施,最终完成的。
?相反,日本企业会说:“我们上次花了这么多钱,下次预算就这么多。这样一来,我们接下来的预算就会变得这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基于先例的方法。他们在开始投资之前会仔细考虑。很多聪明人能看到太多的风险。无论如何,谨慎不是坏事。但是,日本制造业被打败也是事实。
电动车电池正在向强调充放电次数和寿命的方向发展。
-日本电池厂商未来有什么生存之道吗?
?他们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到目前为止,电动汽车电池的要求是增加能量密度,以扩大车辆的续航里程。所以特斯拉使用松下电池,当时密度是世界上最高的。
?现在续航里程有了一定程度的延长。除了低成本和高能量密度的前提外,重点转移到充放电次数和电池寿命上。现在,电池制造商被问及如何应对这些全球趋势。
?韩国公司已经找到了充分利用这一趋势的方法,中国公司也试图效仿。电池行业是否会对这些需求做出反应,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