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显示行业进入洗牌期,哪些技术进入了快车道?

作者/蓝色科技

目前,全球显示产业发展进入关键的洗牌期,各种显示技术竞相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QLED,激光和其他显示技术正在竞争。经过市场检验,哪种显示技术更有优势?

答案是激光显示技术。激光显示以激光为显示光源,可实现超高清、大色域、大尺寸、高观看舒适度的高保真图像再现,是显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

9月19日,以“未来之光”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作为激光显示行业的主力军之一,长虹控股公司董事长赵勇出席论坛,并以“光影科技,未来视界”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深度剖析了全球激光显示行业未来的发展机遇和全新动力。

在分享中,赵勇提出,全球激光显示产业链上的企业应加强技术开发和协作,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做大激光显示产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为什么激光显示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从市场角度看,在激光显示之前,中国彩电业发展的关键显示技术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可以说外资企业在彩电显示技术上牵制了中国几十年。

随着彩电技术在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在显示技术上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其中,长虹、海信和广丰科技型企业已经开始在激光显示技术上发力。经过十几年的技术突破,终于掌握了显示技术赛道上的话语权。

从政策上看,发展激光显示技术已经成为国家重点项目。国家“十三五”规划将激光显示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首个新型显示项目。同时,国家有关部委多次通过重点项目支持激光显示机、光引擎、器件、材料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从专利技术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在激光中国在全球激光显示行业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据了解,中国已申请和授权7000多项激光显示专利,占全球激光显示专利的50%以上,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为激光显示产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用户需求来看,激光电视作为激光显示技术的代表产品,更适合消费者对大屏幕显示的追求,近年来发展迅速。中怡康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9年,激光电视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1%。预计到2022年,激光电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将超过6543.8+0万台,销售额超过6543.8+0亿元。

主流厂商扛起激光电视大旗,中国。

长虹作为中国彩电业的一张名片,在中国彩电业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激光显示行业,长虹积累超过10年,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和世界第一,自主掌握光机、整机、屏幕、制造等技术。

首款100”激光电视样机于2014年发布,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2016年,自主掌握激光显示核心技术,量产超高效小型化激光机,实现小体积高效率,完成四代升级;

2017发布全球首款柔性菲涅尔光学屏;

2065438+2008年,全球首款三色4K激光电视和菲涅尔光学声屏率先实现一级能效;

2019年,行业首次推出100“隐藏式柔性卷曲激光电视;

2020年,触控激光电视和浮屏将是行业第一。

近年来,长虹作为激光电视的主力军,不遗余力地推进关键激光显示器件的国产化进程,携手友商共同推动激光电视市场的成长和扩大。如果说,几年前,市场对激光电视还处于观望状态,现在,在长虹等人的带领下,已经有不少“新兵”涌入了激光电视的赛道。

三星、LG、索尼最早进入激光显示行业,而国产小米、极米已经在激光显示行业量产。在长虹等重点企业的带动下,20多家整机企业加入激光电视市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数量超过100家。

从行业趋势来看,全球激光显示产业生态链日趋完善。2018年,中国视像行业协会成立激光电视产业分会,2020年,全国平板显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激光显示器件分技术委员会,激光电视产业链企业联手的趋势已经出现。

在长虹看来,激光显示更符合未来大屏幕显示、沉浸式体验、便携应用的需求趋势。高色域、高画质、健康环保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推动三色激光显示的快速发展,激光显示与AIoT的融合将催生更多新兴市场。赵勇说,激光显示是真正的全数字显示模式,包括激光机本身都是数字的,这可能成为唯一的全息显示技术。

在长虹等骨干企业的带动下,中国有望通过整合产业链,做大激光显示产业,首次实现显示产业全球领先,在新一轮显示产业竞争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