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造船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一)造船企业结构
韩国有130多家造船企业。包括韩国造船业协会下属的5家大型造船厂和4家中型造船厂,韩国造船业124中小型造船会员企业(附表)。整个造船业呈现“5对95”的格局,即五大造船厂拥有全国95%的造船产能,主导造船业整体生产。同时,五大造船厂95%的造船出口海外,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
目前,韩国建造的油轮、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高速船、超大型船和豪华客船均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二)韩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从65438年到0980年,韩国造船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韩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的比重已经超过30%,2000年达到45.8%。
2003年,韩国获得世界造船第一大国的称号,无论是总订单量还是世界上最好的船的数量都在竞标中胜出,超过了日本。据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统计,韩国订单量市场份额比日本高出15.2个百分点,总订单量为16.75万修正总吨位(CGT),比日本470万CGT高出120.6%。主要为集装箱船占50.9%,油轮占40.2%,液化天然气船占3%,干散货船占0.7%,附加值大幅提升。全年实际建造交付223艘,726万CGT。年底订单量达到26,465,438+0,000 CGT,相当于至少三年的产能。
在世界五大造船企业中,韩国占据四席,现代重工、大宇造船、三星重工、三湖重工位列前四,占世界造船市场的24.2%(2006 54 38+0年统计)。
(3)行业前景
由于看好世界造船业,预计韩国造船将继续稳步增长,2004年造船订单中标量预计不低于654.38+0275万吨TG。在韩国产业资源部公布的《2010产业规划——步入世界四大产业》中,造船和半导体被列为确保世界第一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主要发展方向是:
1.推进结构调整,确保技术竞争力。
大力推动R&D投资,发展和提升超大型、超高速船舶制造技术,确保油轮、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的世界领先地位,推动豪华邮轮、海上机场、海上垃圾处理作业、超高速商船接近或赶上日本水平。
积极发展“新型海洋产业”,着力实现“人工岛”的理念,力争海上漂浮物的开发生产实现大发展。
2.加强国际合作,缓解造船贸易争端。
鉴于欧盟对韩国造船业的贸易制裁(反补贴措施),我们将积极探索日本、欧盟、中国和韩国的对话与合作渠道。特别是面对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努力与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3.推动船舶零部件产业升级,扩大出口。
目前,韩国造船零部件和设备产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船舶的零部件和核心设备,以及电子制动技术、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导航卫星通信技术、生产技术等提高船舶自动化和安全性的零部件和设备,全面提升配套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