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dealextreme创始人陈凌剑的详细资料,以及dealextreme的发展历史?50分加分。
外界对DX知之甚少,80后的香港小伙陈凌剑更是神秘。他很少和合作伙伴打交道,从不参加行业聚会,也从不见媒体。除了DX的早期员工和个别现任高管,很少有人见过他。在华南正在发家致富的大佬中,陈令剑低调,就像一条潜龙,隐藏在广阔的外贸B2C江湖中,但这条龙总是被提起。
本报记者采访了DX现任总经理罗嘉和营销总监邱哲,还原DX的家族历史和竞争法宝。是罗嘉听到薛蛮子说:“如果现在谁能给我找到一家赚钱的B2C电子商务公司,我就叫他爷爷”,并设法找到薛蛮子,陪他参观DX。当时正是卖消费电子毛利高达65,438+000%的时候。据说在参观的时候,薛蛮子一直在说“我真的是在看电商B2C的老爷爷……”
DealeXtreme“怪杰”陈灵健
很多外贸B2C都是靠开易贝店起家的,最神奇的是DX居然是靠给易贝卖家做海外物流,积累了几十万海外客户的资源做出来的。
深圳南北窄,东西长。从最西端的地铁站深大站到DX所在的西丽镇,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这是一个喧闹的工业园区,创维的新总部,爱普生、奥林巴斯、海王制药都落户西丽。但陈灵剑刚到这里开始外贸电商冒险的时候,这里还很安静,有很多便宜的土地做仓库。
那是在2002年。
当时,易贝只有少数几个中国卖家。一名香港居民,另一名香港居民和一名台湾居民共同在易贝开了几家专门销售游戏配件的网店。身在香港和台湾,他们比其他卖家更早知道“香港空邮包裹”,这是一种有重量的国际快递。与中国邮政、UPS、DHL相比,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缺点是会有一定的损耗率,所以他们也帮其他易贝卖家寄快件,收取一些手续费。DX把自己的广告放在自己发的包裹里(直接!),客户看到价格低了很多,就渐渐过来了。所以DX一直是盈利的。刚上线的时候,每天能有几千单。
正是这种快递方式,成为了DX未来实现99%免运费的基础。当然,现在“航空包裹”已经成为深圳外贸电商圈的“常识”。
另一个让陈凌剑和他的团队脱颖而出的是罕见的“全网意识”。他们并不满足于在易贝丛林中霍金,而是向美国各大高校,尤其是那些有大量痴迷电子产品的极客的地方进行网络营销,后来甚至建立了自己的论坛,一直活跃至今。
DX的这些怪招,都是源于陈灵剑。据说陈出生于1982或1983。他毕业于美国一所常青藤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但专业不详。有人怀疑他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或者至少对网络有浓厚的兴趣,因为“他简直就是个技术天才。”有一个重要的证据是,DX自成立以来,订单量增长了十几倍(日均订单量约1.3万,高峰会约3万),但仍然沿用了陈凌剑最初写的网络架构。
“往前走,连这个网站都有空间,可见老板的深谋远虑。”DX的一位老员工说,由于有这种能力,DX不需要像国内主流电商那样一年升级几次系统。
陈灵剑的“神”不止于此。DX的员工经常告诉陈网站上需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闭门造车两三分钟到半个小时就能写出一个好的程序。
但这个互联网极客也是一个怪异的企业家。说陈灵剑傲慢,独裁,控制欲强。在公司,他负责所有的核心工作:在DX成立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公司除了陈,只有一个技术员,基本上就是负责货物的装卸。
陈甚至独自完成了DX的所有在线营销工作。当DX成立时,早年一起开易贝店的合伙人已经和他分道扬镳了。他带领了一个全新的团队,用了一个全新的域名,但在DX刚上线的时候依然能拿到上千的日订单,因为外国人认可了陈灵剑的英文名Sonny。陈,这使得每一个论坛出名。他们相信,即使换了网站,还是会跟着这个一直提供免运费和超低价电子产品的香港佬。
而这些东西是DX员工的“禁区”。陈凌剑是供应链高手。他用一个Excel表来管理所有的信息流、资金流、人力资源分配,他是唯一一个可以在DX系统中查看订货情况和客户信息的人。同时,他把运营层面的工作切得很细,在离深圳几乎最远的西丽建了一个4000平米的仓库,人工成本被夸大了。
陈灵剑不怎么笑,也不怎么说话。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在为数不多的情绪表达中,愤怒是最常见的一种。"敲桌子,扔东西,或者在墙上踢一个洞."一位前员工说。办公室的气氛虽然不是“路是眼”,但是“反正不开心”。
这种管理壁垒自然把DX分成了陈灵剑的内心世界和别人的外部世界。前者技术为王,后者刀耕火种。在陈凌剑执掌DX的前两年,仓库管理员月薪只有1000元,销售起薪加提成不到3000元。员工流动率非常高。
“老板很牛逼,我们离他的期望太远了,在这里工作过的人普遍有挫败感。”甚至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人是和谐,我们是绿皮火车。他一骑着前面的尘土,回头发现后面没人了。他回头找我们,难免生气。”
陈令剑的领导风格,让DX不仅对外神秘,连我们自己人都无法理解。后面的故事就更奇怪了。陈凌剑曾经通过反向并购的方式让DX在香港借壳上市(易宝,股票代码08086),但是表现不太好。现在股价还在65438港币+0.35左右徘徊。后来陈以“希望回归家庭”为由淡出公司管理层,以至于有传言说他套现走人了。5438年6月+今年10月,易宝宣布委任陈令剑为非执行董事。
“那只是谣言。”DX现任总经理表示,高管团队每周仍会与陈老板就经营策略进行沟通。
罗嘉和邱哲都出生在互联网行业。到了DX之后,这些职业经理人经历了外贸B2C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体验了陈凌剑创造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他们收过货,做过客服,甚至在仓库做过包装工。罗嘉坦言,DX最突出的矛盾是快速建立企业文化,找回陈灵剑时代失去的对“人”的关注。
罗嘉表示,DX引入投资者是为了规范公司运作。2009年,薛蛮子和IDG投资后,DX搭建了后台IT系统(亚马逊的云服务),提高了中层以上的待遇,但精细化管理的风格不变,网站也来不及优化,因为“发货太晚了”。目前DX日访问量50万人次(几乎是兰亭的2倍),淡季有3万/天到1.2万/天不等的订单。仓库越来越大,但总感觉不够用。货物一到,24小时内就会出仓,运到大洋彼岸。
DealeXtreme的“极限业务”
在外国人眼里,DealeXtreme是个好域名。Deal是他们经常搜索的一个词,而Extreme则代表“极致”,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很容易让他们联想到“中国制造”的性价比。
顾名思义,看看DX的商业之路,会发现它恰如其分地契合了“极致商业”的初衷。
这件事只能用对比来说明。
外贸B2C很难做到差异化竞争,首先表现在货源上没有太大差异。这个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对原始设备制造商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港台太多工厂老板跑了,很多电子产品和服装压得很厉害,成吨成吨便宜卖。前谷歌中国区总裁特别助理郭去疾等人敏锐地发现,海外个人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需求依然旺盛,纷纷冲进外贸B2C的蓝海。据说还能拿到当年的最后一批货。
除了在野的公司,还有DX,兰亭,大龙。com的供应链将会在深圳,不管他们的总部在哪里。与他们的网站相比,SKU(网页上的单品)并没有很高的差异化,很容易看出华强北的大小摊位仍然是供应他们的主力。
除了同质化还有一个问题。尽管外贸B2C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强劲,但传统制造商仍然对传统的集装箱贸易有很强的依赖性。对于他们来说,外贸B2C就像一个“网上沃尔玛”,可以卖很多东西,但消化单品的能力不强。深圳一家笔记本厂商说,他们在兰亭集势卖的最好的笔记本电脑,一年只卖3000台笔记本电脑。但是站在外贸B2C的立场,货源是很有问题的。“很多SKU死了就死了,海外消费者的需求还在,只是拿不到货。”
此外,由于牌照的限制,民营快递行业无法进入海外运输市场,海外仓储成本也很高,平均占比超过18%。这些都是外贸B2C遇到的* * *瓶颈。
通过这些对比,DX的独特之处立刻显现出来。它的产品单价和毛利在业内是出了名的低,还给客户免运费,每年盈利几千万。海外贸易联合会会长刘止庸说:“也许兰亭集势上市后销量会排名第一,但DX在盈利能力上永远领先。”
罗嘉强调:“低价是DX必须坚持的东西。”有低价才有规模,有规模才有利润。
关于外贸B2C有个形象的说法:“深圳产的平板电脑300元,200%利润只需900元,约合145美元。美国人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便宜,便宜,再便宜,这是外贸B2C取胜的法宝,海外消费者也可以在感恩节有网购东西的冲动。陈凌剑在创立DX之初,就设置了“价格匹配”的功能。消费者只要在其他电商网站上看到与DX同款的产品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就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向DX举报,DX立即降低价格,保证同款产品的价格是全球最低的。现在这个功能已经成为外贸B2C网站的标配。
另一家跨境B2C网站lightake.com与DX展开了价格战。创始人彭表示,两个网站都曾销售同一款游戏配件,消费者在两个网站之间不断使用“价格匹配”,价格从约19美元降至14美元。罗嘉说:“这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诚意。”即使消费者不举报,DX也会自行监测价格,一旦发现贵,会立即调整。"我们的许多商品比其他商品便宜20%是正常的."
这些优势使得DX在采购端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多位受访的跨境B2C大佬都承认,DX创立早,确实有很大的先发优势。它可以在未来稳定地向主要供应商下订单,这是它在采购中取得优势的关键。
DX还有一个重要的竞争力。虽然强调商品的丰富性,但不会盲目扩充品类。当它首次推出时,它的页面上只有3000个SKU。目前网页上的SKU数量基本稳定在3万左右,相对于很多号称拥有“百万级SKU”的外贸B2C企业来说是“专注”的。“我们是做宅男生意的。”罗嘉表示,“游戏配件和周边电子产品始终是我们的核心商品。剩下的主要是长尾,不赚钱。他们的任务就是黏住用户。但不管我们做多少,都是围绕现在的用户群体,婚纱、配饰、日化之类的,毛利再高我们也不会碰。”品类的稳定使得DX和供应商的关系相对稳定,更有利于拿到相对较低的价格。
但真正让DX充满信心的,是从陈凌剑时代就一直保持的线上营销方式。非常经济实惠,收益惊人。
外贸B2C主流营销方式有三种:论坛营销、seo/SEM(搜索引擎优化和搜索引擎广告)、流行的社交网络营销(由脸书和Twitter传播)。SEO和SEM是兰亭、大龙等网站流量的主要贡献者。几乎所有的B2C网站都这么做。早些年,对资源的争夺还不算太激烈。现在谷歌广告似乎成了无底洞。如果不了解它复杂的算法,会非常烧钱。
DX采取的方式是“论坛营销”,即通过与论坛合作,将网站相关的产品信息和折扣信息曝光,将不同的产品推送到不同的论坛,这是一种用户粘度高,成本极低的方式。根据罗嘉的说法,论坛营销“除了人力之外没有其他费用”。
但DX在网络营销方面真正与众不同的是,它独立运营一个论坛,在那里有大量追随桑尼的买家。陈早年聚集,不断靠口口相传吸引新客户。按照陈凌剑的设计,互联网的自由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DX员工绝不允许删除论坛上的任何评论,所有版主都是消费者。国外宅男大部分版块都在说电子产品DIY,游戏,或者吹牛甚至围攻DX?到现在已经能跟上一些产品帖子后面几千个买家的回复,让很多外贸B2C老板羡慕不已。
2009年后,DX也开始做社交网络营销,粉丝数量已经超过9万。
整个外贸B2C行业还在一路奔跑中。谷歌人在苏州虎丘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一个婚纱制作人的人工成本涨到了1万元/月,原因是外贸B2C订单需求增长太快。物流服务公司(创始团队来自中外运集团)承接外贸B2C业务后,销售额从每月300多万元,到去年的3000多万元,再到现在的6543.8+0.2亿元。处于转型期的DX,每天还是要以发货为主,每天3万单的出货量远远不能满足。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这条潜龙,收拾好鳞片,该飞了。
——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