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基金经理

我之前讲过基金业绩的因素,比如投资风格、标准差、夏普比率等。,但实际上,真正的基金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还有一些有趣的因素会影响其基金的内在投资价值:

如何选择基金?如何选择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也要看背景。

公开数据显示,做过卖方研究员的基金经理,平均业绩和詹森比都比没做过卖方研究员的基金经理好。

卖方研究员主要指券商研究员,需要为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推荐股票,而买方研究员则评估该股票是否应该买入。换句话说,买不如卖,因为卖方与上市公司的直接往来更多,某种程度上,他比买方更了解市场。从事卖方研究员,转行做基金经理的经历,或许能让基金经理更深入地挖掘个股,了解行业趋势,拥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更深入的研究技巧。但是,卖方研究员晋升为基金经理比买方研究员更难。

陈姜更辛辣

在风险控制方面,基金经理工作年限越长,基金业绩越好(注意这不是业绩,而是风险控制业绩),随着持股集中度和持仓比例的提高,回撤会进一步增加。派派君用投资组合大师按照“工作经验35年以上或10年以上”的条件对基金经理进行筛选,然后按降序排列“最近一年最大退出量”。

很明显,工作35年以上的基金经理的退出指数远远小于工作1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所以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尽量选择老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

如何选择基金?如何选择基金经理?

“重仓”已航行千年

基金公司整体持股集中度越高,基金业绩越好,风险控制水平越高。很简单,如果有那么多好股票,为什么要过度分散呢?注意,这里说的是过度分散,不是不分散,重仓持有少数股票。当然,持股集中的基金往往波动更大。

没有两只相互竞争的老虎能存在于同一座山中

同一时间段管理同一只基金的人越多,会对基金的业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管理同一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越多,各基金经理的投资意愿可能无法充分体现,导致最终业绩低于预期。

买基金,跟着大金融家走。

这里的大资金所有者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基金比例越高,平均业绩越好。

机构投资者有更专业的投资分析方法,而且由于资金量大,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地调研和考证,最终选择投资实力更强的基金。看基金业绩排名,基金的选择可能是个大坑。很多业绩好的基金增长很快。关于基金规模的增加,投资者可以关注那些不让你买太多的好基金。网上私募不收申购费。另外,多关注机构投资者看好哪些基金。

该基金还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前一只基金的规模对下一只基金的业绩、风险收益和退出有显著的“副作用”。

据统计,上一只基金规模每增加1%,下一只基金的业绩将比平均水平低0.183%。

因为上一只基金规模增长越多,可能导致下一只基金由于资金量大而难以及时安排和调整仓位,从而摊薄整体收益,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规模的增加也可能导致投资的集中度降低,整体投资更加分散,从而导致回撤的减少。

看收入,规模没问题。

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对旗下基金的收益和波动影响不大。大型基金公司的收益和波动不一定好,因为大型基金公司整体持股集中度可能会下降,平均值会低于中小型基金公司。所以关注基金经理不如关注基金公司。

如何选择基金?如何选择基金经理?

时机是个大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择时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少之又少,占总* * *的比例不到3%,而且这一比例随着投资年限的增加在逐渐降低。投资年限在4年以上的基金经理中,基本没有择时能力强的人。择时能力差的基金经理很多,占50%左右,而且随着投资年限的增加,这个比例越来越大,剩下的一半基金经理择时能力一般。

择时能力是衡量对股市每一次涨跌的把握,但说实话,市场是变化的,有几个基金经理能把握住每一次涨跌?所以,无论是一次性买基金还是定投,都要把时机放在一边。只要宏观环境好,时间自然会给你答案。

市面上的老司机,开车自然稳。

随着投资年限的增加,高波动的基金经理比例逐年下降,从35%下降到0%,也就是说,投资年限短的基金经理波动较大,投资年限长的基金经理波动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投资期限小于1年的基金经理是个特例,今年可能正好处于大牛市或熊市,或者是震荡市,后者会导致基金净值大幅波动。

但随着投资年限的增加,基金经理选股的能力会越来越强,这是毋庸置疑的。记住,投资的本质是投资人,炒股的核心是选股。私募安排网上买私募不收申购费,有很多优秀的私募基金经理。

你不能鱼与熊掌兼得。

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是有一定矛盾的,很难同时满足。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市场上基金经理的风格大相径庭,重在选股,重在择时。这些能力中的任何一项越强,比如选股或择时,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就越好。但目前市场上择时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很少,可以重点选择有选股能力的基金经理,因为基金经理很难长期获得超额收益,但可以依靠选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