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储粮小麦储存变质?
5月8日,据媒体报道,中央储备粮河南南阳直属库广物分公司张化楼保管的1.6万吨小麦被“遗忘”7年,但中储粮河南三级管理部门拒绝回应。
新野县金硕粮油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金硕公司于2010年6月将中储粮公司广武分仓存放的小麦入库后,中储粮公司广武分仓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件事,再也没有派人来管理这批粮食。张告诉记者,起初因为担心粮食变质,他主动安排人员按照储粮标准对储存的粮食进行通风杀虫。但当他向中储粮索要作业费时,中储粮光武分公司根本不予理睬。这几年企业亏损几百万,难以为继。
2016年5月,新野县粮食局部分证实了张在《河南省粮食库存检查结果报告》中的说法。这份报告写道:“中央粮库南阳,直属库光武分局;...2016年4月28日,南阳市粮食局将省督查组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新野粮食局,主要是你的仓库在。2.存在安全隐患,发热、结露、壁挂、发霉、高温等。仓库里有虫子。”报告最后写道:“鉴于上述情况,为确保粮食储存安全,应尽快采取措施,整改储存政策性粮食的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这批粮食,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由二等品变成了下等品。直到最近,由于我的举报,中储粮光武分公司为了消除证据,才匆忙组织车辆拉走这批粮食。”张对记者说。据金硕公司员工介绍,中储粮光武分仓曾通过新野粮食局就金硕粮库储存的小麦质量问题找过金硕公司协调。中储粮光武分仓的意见是按照每吨/年86元的标准为金硕公司补充仓储费,由金硕公司负责粮食变质,但后来此事告吹。
公众意见不一。
据舆情监测室监测,5月8日下午14,关于储粮的讨论达到第一个高峰。门户网站有60多万网友参与跟帖。其中,“浪费”、“不作为”、“问责”是网友评论中的高频词,而心痛、愤怒、悲伤是最具表现力的情绪。
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网上舆论场印象深刻,但略改成: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公众来说,浪费食物需要有人负责。网友对此事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近年来,我国粮食收储问题屡被曝光,储粮官业频频落马。委托存储中出现的问题尤为严重,“委托存储”甚至演变成了“问题存储”的代名词。这一系列问题加深了舆论对国企不信任的刻板印象,从而加剧了中储粮的舆论危机频率,造成恶性循环。作为运动员和裁判员,监管都存在很大问题。如果我们不下决心进行全面改革,问题将继续出现,重建公信力将越来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