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万吨锂矿项目开工?
2月26日,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5438+万吨锂盐项目开工,标志着全球最大的锂资源采选冶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下面小编带来最大的万吨锂矿项目开工,对你大有裨益。让我们来看看。
全球最大锂资源采选冶一体化项目开工。
2月26日,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5438+万吨锂盐项目开工,这标志着全球最大的锂资源采选冶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
据悉,新疆有色金属集团65438+万吨锂盐项目是该集团在和田大红柳滩300万吨稀有金属采选冶产业链的一部分。一期建设7.5万吨/年,其中碳酸锂3万吨,氢氧化锂3万吨,氯化锂1.5万吨,形成上游资源有保障,中间提供锂精矿,下游生产锂盐的采选冶产业链模式。
和田大红柳滩300万吨稀有金属采选冶炼项目是新疆自治区“十五”重点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生产60万吨优质锂精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锂资源采选冶一体化项目。
目前,和田地区首矿区锂辉石矿量已达5000万吨,氧化锂量达70万吨。全部勘探完成后,预计锂辉石矿量将达到6543.8+亿吨,氧化锂量将达到6543.8+0.5万吨。届时,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区将成为亚洲第二大伟晶岩锂辉石单体矿床。
中信建投此前的研究报告指出,锂行业景气周期下,资源为王,矿山景气度持续上升。拥有上游资源的企业受益更大。既有资源又有锂盐加工的一体化企业最好,资源自给率将是核心指标。
锂矿上市公司去年大多实现了高业绩。
据证券时报、数据报统计,在已发布业绩预告的16家锂矿上市公司中,以预告区间下限计算,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00%的公司有14家。其中,荣杰股份、吉祥股份、天齐锂业位列净利润增幅前三,增幅分别为31.22倍、23.30倍、10.65、438+0倍;此外,永兴材料、天华超净、盛鑫锂能的净利润增速均在500%以上。
上述个股在业绩预告中普遍表示,2022年,在宏观政策的提振下,新能源热潮持续高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板块快速发展,下游客户需求旺盛,带动锂盐量价齐升,进而推动公司业绩增长。此外,部分公司也在2022年完成了对锂电池产业链公司的收购或自有新产能的落地,也在相当程度上提振了业绩。
从关注度来说,赛道领袖依然是组织的心脏。锂矿双龙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排名第一,分别有21和18家机构参与公司评级;盐湖提锂龙头公司盐湖有12评级机构。此外,中矿资源、永兴材料获得15及以上机构评级;融捷股份、亚华集团、川能电力近期也被5家及以上机构评级。
光大证券预测,2023年全球碳酸锂需求和供应分别为1.072万吨和1.654、38+0.090万吨LCE,仍保持紧平衡。考虑到矿山资源审批流程、新技术的工程化、地缘政治影响、疫情扰动等因素将增加项目生产的不确定性,实际供需格局可能较为乐观,2023年锂价仍将在高位震荡。有利于锂资源自给率高、看好锂矿板块投资机会的企业。
通策医疗计划第二次入股何任科技。
2月26日,通策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月24日与袁攀投资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何任科技约4992.03万股(占目标公司股份总数的19%),交易金额约为501万元。
当日晚间,公司收到上交所出具的监管函,处理原因为对公司股权收购提出监管要求。
不久前的2月15日,公司刚刚发布了《关于终止收购浙江何任科技有限公司协议的公告》..在之前版本的收购案例中,公司拟以支付现金方式受让何任科技7879.53万股(占目标公司股份总数的29.75%),交易金额约为7.69亿元。如果交易完成,通策医疗将成为何任科技的第一大股东。
通策医疗表示,终止收购的原因是基于法律顾问的提醒:为满足卖方实际控制人辞职后六个月内不减持的承诺,辞职前签署的协议是否适用于辞职后的交易。为确保交易合规,从审慎的角度出发,公司与袁攀投资决定终止协议,自愿撤回相关申请文件,并继续商讨合作的可能性。
通策医疗表示,协议终止后,考虑到市场反应和公司自身医疗数字化战略的需要,希望降低投资额度,以两个股东的形式战略投资仁和科技,并保留成为控股股东的可能性。经过协商,袁攀投资同意了相关交易条件。
据悉,标的公司仁和科技是国内较早进入临床医疗信息化的产品服务商之一,一直专注于医疗健康信息化领域。目前拥有领先的技术体系、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丰富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大型项目的实施和交付经验,能够满足大型医疗机构客户的建设需求。
然而,即使减少投资,收购似乎仍然困难重重。通策医疗2022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货币资金不足7亿元。本次现金支付收购显然会让通策医疗“掏空腰包”,对公司现金流形成负面影响。
对于标的的选择,投资者也颇有微词。2022年5月15日晚间发布上一版收购公告后,通策医疗股价盘中一度遭到资金冲击,收盘下跌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