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专访罗振宇:被个人赋能的商业时报,罗振宇21核心思维体验。

1.作为罗辑思维早期合伙人公司的员工,我近距离观察过罗辑思维。但那时候我的乐趣不是读书,也不是做生意,所以我有很多不理解的热情。现在看罗辑的思考,更多的是看一个崇拜知识,个人精神成长的同路人,或者说一个学长,是如何进行业务升级,建立个人品牌,不断进步的。这就像我暗恋自己喜欢的作者一样,是一种更近的感情。今天在腾讯上看到许知远的新节目《十三邀》,第一期采访了罗振宇。现在看罗振宇是一种心情,看一个人如何成长,如何创造价值和财富,同时得到个人的启发。不同的目的导致不同的想法和收获。罗胖的吸引人之处在于他拼命的跑,因为他说他知道洪水的方向,所以他要往高处跑。他既勇敢又勤奋。如果你超过了他,你会和他一起跑吗?

2.许知远在与罗胖的对话中有意表达了他的疏离感。他想知道罗胖说的是趋势还是浪潮。他对罗胖最初的判断是一个现代古鲁(巫师),给那些对未知或先知感到困惑的人按摩。

在我看来,罗胖也是在商业实践中找到了对个人价值的确信。毫无疑问,罗胖是2013后这波创业的开创者。许知远的第一个节目是去参观他的码头,想了解最新的思潮。

在采访中,罗胖讲述了他从家乡芜湖到武汉读大学,然后在广元读研的经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时代对一个人的塑造。没有人是在时代之外成长起来的。那时候,罗胖要通过高考逃离那个小城市,就像大多数人一样。他本想进入央视完成媒体人时代的最高理想,但他一直坚持读书,在读书的时间里读了很多书,他深感欣慰和自豪。读书为他的后半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他日后不断提升自己的手段。在央视做了三年《对话》的制作人,罗胖将其解读为这个时代一次都不会再有的机会。那就是把人放在一个考虑家国理想的位置上。你必须站在上帝的角度思考和判断。现在的社会已经不是一个中心化的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社会群体越来越碎片化。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那也是央视10的辉煌尾巴。罗胖用三年的对话栏目,完成了另一段大学经历。

离开央视是他对传统媒体解体趋势的判断。他深感价值在向个人转移,社会在向个人赋权。他看到崔永元离开《实话实说》后收视率一落千丈,凤凰卫视反传统的团体合作思想推出了简单的单人脱口秀节目,让曹景行和梁文道人气大增。他看到,如果没有易中天或于丹,央视的《百家讲坛》将一文不值。他深刻认识到必须露脸,这其实是对个人品牌建立的模糊认识。当时罗胖并没有定义个人品牌这个词,只是看到主持人的收入远高于幕后工作人员。在他进入第一财经工作后,他试图向领导推销个人脱口秀的想法,但这在传统媒体中过于雄心勃勃。于是2012,罗胖自己创业,实践自己的认知。他当时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对演讲比较熟悉,甚至在创业之前就以出去演讲为生。但是,罗辑的商业组织能发展到多大,靠的是协作,他当时也不知道。直到罗辑思维将知识服务这种全新的社会分工形式推向大众,并于2014年独立出来,与新合伙人成立公司。罗辑思维试图以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快的步伐进行商业化。

3.罗胖觉得,如果罗辑的思维做到了,那么他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让经商成为一件道德的事情,商人不再需要承受道德上的损失,一直以卑躬屈膝的姿态和这个社会对话。商家和用户是平等的。40岁是罗振宇创业的年级。40岁在他心里也意味着人生的中点。未来的每一天都比逝去的日子少。他有强烈的焦虑感,珍惜时间。他珍惜自己没有时间为时代唱挽歌,也没有时间为别人负责。他坚信自己只能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负责,其他都不是他脆弱的生命所能承受的。时间的匮乏驱使他拥抱明天的潮流,用他的话说就是“奉承年轻人”,防止自己衰老。

他最怕衰老,最怕被别人说“笨”。他拥抱趋势,也对一切提高认知、判断趋势的知识感兴趣。他高度赞扬KK的必要性。他认为思考未来趋势的人可以通过眼神交流让未来变得更加立体,这加深了他们对这种判断的信心。他说他在传播知识上不偏袒任何一方,他只是一个小丑,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欣赏他认为值得欣赏的东西,因为欣赏能吸引别人对知识的好奇心,这就足够了。

他主张英美保守主义来管理自己的事务,以及拉马克主义的获得和演变。他只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他相信勇敢、进步和不断变化。他是这个技术变革、失去中心、价值多元的时代,因个人才华而试水知识社群的第一人。

在商业上,罗胖完成了财富的积累,实现了财富的自由。现在的商业实践更多的是基于未来40年要做一些事情的想法。他把商业看作是内在修炼的外化进度条。他认为这个时代创业者的能力和他掌握的公司市值成正比。市值高的一定比市值低的有更高的认知和水平。而且这是一个不断练习打怪物升级的游戏,而他只是在游戏中尝到了甜头所以不想停下来。他还称赞了这个时代的企业家。他觉得在历史上,他们都是有着贪婪梦想的哥伦布式人物,却在没有航海图的情况下,贸然带上队友。

4.作为一个未来想拥有自己品牌的人,我相信罗胖的价值会越来越倾向于个人,为社会赋能个人。社会上没有一个单一的、好用的判断标准。你没有资格评论别人,也不了解别人的世界,更不能和别人比较对错。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社区,提供自己的价值,并为这些知识收费。商业对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来说,也将是一种令人兴奋的生活方式和个人修炼方式。

罗胖的很多判断都是先知先觉的,这和喜欢展望未来,看时代前沿的人的判断有关。他珍惜时间,更想知道未来的趋势,以免被抛弃。以下是我的总结。罗胖21的一些核心点,是给想打造自己品牌的人学习路标的。

1.积累——阅读与思考,罗胖在《对话》三年用策划费请老师上课,从小就爱吹牛,这让他在创业初期非常有把握做好脱口秀。

2.趋势判断:社会转向个人赋权,比如凤凰卫视的成功,崔永元的故事,百家讲坛,组织开始给人松绑。我们可以选择创业作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创业是对商业新疆的探索,和所谓的商业是不一样的。

3.工匠精神是公开的自虐,自虐是获得市场尊重的一种方式。我曾经在高中向所有同学公布过我苛刻的英语学习方式,让同学们对我依然心存敬畏。这是生意的基础——信任,你只有严格管理自己才会被信任。

4.勇气是必要的。我不相信那些神话,一个人有勇气,但当时不得不选择。

5.创业是自我修养的外在进度条。商业是一台大型游戏机。谁的市值大,谁就玩的好。商人要有道德自信。如果他们把事情做好了,这就是罗胖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

6.未来是未知的,所以要做好当下:不要偷懒——总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奔跑,去尝试更多;不要固执——敢于否定自己;不要迷茫——不要做理想化的假设,不要为实现它而构建宏大的人生计划,脚踏实地。没有力量的洞察力是做好当下事情的唯一途径。过去不爱,未来不赢,现在不混。

7.80,90,00后,做最好的自己是人生目标。这是个人价值的时代。

8.罗胖的业务本质是知识服务工作,罗辑思维也是阅读机构。其实这跟破书帮和许知远的solo很像,只是大家操作方式不同。罗胖在合理的操作下显然发挥了更多的能量。

9.在什么时代:*1,我们逐渐走向学校,把自己的知识拉下神坛给普通人看。市场有这个需求。*2随着口交期的到来,所有的内容都是社交性质的,我无法摆脱内心的焦虑,把灵魂暴露给你,作为内心的升级。但是在这里,我想很多人,包括我在内,还是喜欢读书,喜欢和伟大的思想直接对话,就像你从自己的搜索中获得的信息比别人告诉你的答案要多。当然,你可以理解别人是如何理解知识的。

10.罗辑思维是邪教吗?是组织和煽动,但是克制这两点就不会变成邪教。

11.我不能忍受人们说我愚蠢。

12.惊喜:我无法摆脱与伙伴的信任关系,因为我是同步成长的。

13.罗胖觉得他是在让知识变得有趣。有些知识只要在门口赞叹她的神奇,就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和理解。这就是倾听他人,做向导的价值。按照那个时代的标准和功利主义来阐述知识。

14.为什么推荐kk?因为认知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壁垒,做生意做得好的人也是以认知水平告诉你一个维度。提升自己最重要的是提高认知的可能性,看看人类思维最前沿的人的思维和假设是什么。

15.理解趋势是首要问题。在你看到新的东西之前,热情地拥抱。趋势认知和具体商业行为会有偏差。一个弱点或不适就是习惯总是被打破。

16.罗胖核心价值观:时间不多了不要往前冲。再保守,对不起,没时间唱挽歌。我想和年轻人一起拥抱明天的变化和趋势。最重要的两个字:勇敢和勤奋。

17.我们追求效率,人们希望提高认知体验。读书就是这样。

18.我们已经进入了相对主义的时代,没有办法去评判别人。社会碎片化趋势不可逆转,人们进入信息茧房。罗胖以为自己是破茧者。随着亚文化的兴起,中心感迅速丧失。

19.知识服务是一个新的行业,就像上菜一样。知识付费是必然的。罗胖如果做过,提供过省时的挑书服务,就可以收费。提供内容的作者的影响力来自于付费的读者或听众,这丰富了你的魅力,影响圈,这比免费更有影响力,因为人们用钱投票,筛选出真正喜欢你的人。

20.你越有把握,你就越有可能成功。

21.努力奉承年轻人。自我衰老是最深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