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2600亿,他是如何把一个小厂做成世界500强的?

马文锋牛(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冯仑马风牛)

在“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有一对民营企业家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恒力集团创始人陈建华和范红伟,他们以2600亿元的财富排名中国第九,世界第三十六。

官网介绍,恒力集团成立于1994,是一家拥有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纺织全产业链的国际化企业。

在2021的新年寄语中,陈建华写道:二十六年前,恒力在苏州一个小小的织布厂起家,占地三亩三分地。一路拼搏,永远是我们的信条;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咬紧牙关,要有一颗光明和希望的心,这是支撑我们冲破困难,穿过危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坚定信念。“忧国忧民,实业兴国”,崇尚价值创造和奉献,是我们永恒的精神气质。“在什么时代做什么”,登高望远,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恒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所采取的务实而富有活力的变革。在变与不变之间,恒力始终选择站在真理、规律和方法的正确一边,站在科学的一边。

1

“创业不容易。人们只看到我们的成功。谁知道我们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沧桑?」

1971年,陈建华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年都要凑几块钱学费。

13岁时,陈建华因为家境贫寒,无奈辍学,成了一名建筑工地上的瓦工。他工作了四年。在一次事故中,陈建华不慎从三楼摔下,留下了腰椎病。无奈之下,他只好转行收废丝。

废丝就是织布厂的碎丝,和垃圾是一个概念。在接受采访时,陈建华曾回忆说,“先是从厂里买废丝、乱丝等下脚料攒了点钱,后来开始在南方做白丝厂生意,走遍全国收丝。」

通过丝绸贸易,20岁的陈建华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资产百万,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发一笔小财的想法,从来没有出现在陈建华的脑海里。他想要的是做生意。陈建华曾说:“做生意才是真正的事业。从创业之初,我就有这样一个简单的理想,做国家实体经济的一块基石。」

1994年仅23岁的陈建华,冲破重重困难,冒着借钱的风险,用血汗钱买下了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原吴江化纤织造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当时,陈建华在恒力工厂最显眼的位置写下了“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

在陈建华看来,民营企业不能变成“夫妻店”,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管理制度。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员工素质的竞争。企业必须像父母爱孩子一样对待员工。

为此,收购工厂后,陈建华立马烧了“三把火”:一是改变了织布厂年底发工资的做法,每月15按时发放员工工资;二是“三不”原则——不担保、不负债、不亲友,杜绝三角债和管理弊端;三是整顿生产环节,精简管理人员。当这“三把火”燃烧起来,员工的工作激情被重新点燃,濒临破产的企业得以生存。

恒力成立的第一个月,陈建华就立即淘汰了原厂的有梭织机,引进了1.2万锭网车,调整产品结构,实行以销定产,按照市场经济的商业模式运作。当时企业重点发展前道(网络和整经),通过销售原料织机加工发展生产,从100台发展到600多台,家庭织机户遍布江浙七个乡镇。

那时候,陈建华吃饭在厂里,睡觉在厂里,没日没夜地工作。过度劳累,他经常流鼻血。心疼的妻子劝陈建华回家休息,他却不肯离开公司。不过,陈建华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1995,恒力的利润已经超过1000万元;从65438到0996,工厂利润进一步增长到2700多万元。

“当没有危机时,我们应该制造危机,当有危机时,我们需要利用危机。”这是陈建华对自己和恒力管理层的警示。

1997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很多企业面临倒闭停产的风险。在这个特殊的阶段,陈建华笑对风霜,提出了“猫蛇论”。就是冬天的猫,虽然缩在洞里取暖,但总是往外看,从不错过机会;蛇一进洞就不出来了,只会冬眠。他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猫冬”,而不是“蛇冬”。因此,恒力在“寒冬”中不断积蓄能量,始终坚持大投入、大技术改造,赢得了复苏的第一名。

陈建华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那是企业成立以来最大的打击,但我认为,只要人得穿衣服,就不会有对布料的需求。于是决定逢低吸纳,继续大量买入设备,平摊设备成本。企业只有敢为人先,跑在别人前面,才能赢得商机。」

2

“我一直提醒自己,成为第一意味着付出更多。要想领先,关键在于不断超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陈建华说。

2000年以前,中国的纺织化纤产品被国际同行视为低质低价的代名词。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陈建华认为,不受制于人,不“卡脖子”,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做企业最怕的就是跟风。

于是2002年,恒力迈出了攀登产业链的第一步,突破了国内大型化纤企业的种种限制和层层关卡,从下游织造向上游化纤生产挺进。

陈建华说,“既然选择了化纤,就要尽全力去做。恒力就像我儿子。我们不仅要把它带大,还要教会它如何做人做事。」

有志者事竟成。2010年,横沥成为全球最大、设备最先进、质量最好的工业丝绸生产基地,成为纺织行业的领头羊。

然而,陈建华的发展愿景并没有就此止步。2010年,恒力再次实施战略转型升级,进军产业链上游的石化行业。

如今,恒力集团已成为拥有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化企业。集团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PTA工厂之一、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2020年,恒力集团总收入6953亿元,目前在世界500强中排名107。

对于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原因,陈建华曾表示:无论什么行业,前瞻性思维和高科技含量都是“龙头老大”的基本特质,恒力集团的成功也是因为拥有这两大法宝。“产品的独特性和技术的专一性”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做了别人没做过或不敢做的事,这就是成功。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成就;没有党的政策指导,恒力不可能走上今天的发展道路。恒立之志,在于实业之兴,家国之兴;恒力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基石”,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人们一直想知道陈建华的成功是因为运气还是实力。对此,他曾笑称:勤劳诚实,勤劳巧工。

陈建华说:“我14岁之前辍学,开始创业。通过在实践中自学企业管理,做到了现在的企业规模,说明了一个道理:年轻人只要肯吃苦,真勤奋,肯学习,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抓住机遇,努力工作,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就会有所成就。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机会。」

在陈建华看来,做企业一定要务实。除了伟大的思想,如果不能从零开始,发展只是一句空话。企业再大,也没有竞争力,因为基础不稳。当然,他也认为,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未来的成功;如果你不能做好今天,你就不配拥有明天。

在一次采访中,陈建华曾说,“我不到20岁就拥有百万资产。可以说我很早就看不起财富,但是我有使命感,也许就像我的名字一样,赋予了我工业立国的使命。早在2012我就说过,财富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是属于国家和社会的。我只是在尽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用我的企业家天赋和使命感经营这些行业,让属于中国的时代更加辉煌。」

数据源

1.恒力集团官方网站

2.“纺织巨人”的纺织人生——沈文荣苏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恒立化纤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华

3.工业兴国,自强不息——访中国报业集团恒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建华、钱鹏飞、杨群峰、刘。

4.恒力志在实业兴邦——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家国情怀,商业观察,邓瑞。

5.恒力志在世界——访中国纺织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建华和梁龙梁丽萍。

6.化纤巨头,横沥it,纺织服装周刊,李晓辉

7.苏州首富陈建华《点石成金》金融技巧,《新财富》杂志,杜东东。

8.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访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恒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现代财经陈建华。

9.《在什么时代做什么》探讨恒力集团陈建华的成功秘诀,证券市场红周刊。

本文作者|大君主编王涛

主编陈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