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利润表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

利润表是指将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同期的销售费用相匹配,从而获得该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因此,本报告的重点是相关的收入指标和费用指标。看利润表的基本思路是收入和费用=利润。利润表中有五个引人注目的会计指标,依次是:营业收入?营业利润?总利润?净利润。在这些指标中,要重点关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先看最后一行的净利润,再看利润总额。这是检查经营成果的第一步:整体把握成果。抓成绩的目的是看企业是赚钱还是赔钱。如果净利润为正,说明企业是赚钱的。如果净利润为负,说明企业是亏损的。但很多人往往只关心净利润,认为净利润为正就意味着公司盈利,净利润为负就意味着公司亏损。事实上,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来自于主业的发展和运营。(2)分层观察。分层次观察的目的是让企业知道哪里赚钱。通过观察各组成部分在总利润中所占的比例,可以说明企业的利润是否正常合理。一般情况下,企业主营业务的利润应该是其利润总额中最重要的部分,所占比重应该是最高的,而其他业务、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的利润不应该相对较高。如果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就需要更多的分析和研究。分析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利润表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和营业利润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最能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或营业利润较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较好;如果一个企业确实有很多利润,但不是主营业务利润,而是通过不可控的事件或偶然的交易,这并不能说明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看利润表不能只看净利润,更要关注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和经常性净利润的变化。例如,企业A在2005年净利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