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是典型的证券欺诈行为,是指证券交易的知情人或者其他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内幕信息公开之前泄露内幕信息,根据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向他人提供买卖证券建议的行为。内幕交易一直是证券监管机构积极防控和严厉打击的对象。了解内幕交易,需要从内幕信息、内幕人员、内幕行为三点入手。

(1)内幕消息

内幕信息是指从信息形成共识、决策文件到公开公告的过程中产生的未向外界发布的信息。这类隐藏在幕后的信息通常涉及公司的运营、财务等重要方面,一般是公司发展的“风向标”。《证券法》第75条列举了几种典型的内幕信息类型。

这些重要信息发布后,可能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比如上市公司重大财务亏损、违约纠纷、高管涉嫌违法违规等信息,往往会导致公司股价下跌;上市公司的盈利信息和资产增值信息往往会引起证券价格的上涨。

(2)知情人

内幕人士是指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正所谓“占便宜先得月”,这些知情人因为职务、权力或通过其他渠道,在重要信息发布前就掌握了内幕信息。

局内人分两种。一类是《证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内幕人员,包括发行人董、持股5%以上股东及其董、实际控制人及其董、发行人控制的公司及其董、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以及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保荐机构、承销的证券公司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另一类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如《证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人员的亲属、利害关系人,以及通过窃听电话、开信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

(3)内幕行为

内幕行为是指内部人利用其掌握的内幕信息获取或减少损失的行为,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最常见的内幕行为是在内幕信息披露前的敏感时期买卖公司证券。这种买卖证券的行为,可能是内部人自己操作的,也可能是明示或者暗示他人在买卖证券。比如上市公司高管在公司亏损等内幕信息公布前,大量抛售公司股票,为自己止损,就是典型的内幕交易行为。

另外,在内幕信息公开之前,将内幕信息泄露给他人,也是法律禁止的内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