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电影公司的“中流砥柱”
《长城》从改编后的首部作品《卧世》开始,就以强烈的社会表现力翻开了香港国语电影史上划时代的新一页。作为改编后的开山之作,《谎言世界》汇集了导演李萍倩、编剧杜青、李丽华、严俊等重要演员。影片针对当时香港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演绎了一个大老板密谋为小员工省钱,小人物骗取垄断不义之财的故事,既凸显了深刻的社会现实主义,又具有辛辣讽刺的都市喜剧特色。
此后,社会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一直贯穿于《长城》的发展。这种社会现实主义既继承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陆进步电影关注民生疾苦和社会矛盾的优秀传统,又根据香港城市化的背景和观众的现实,探索出和谐、娱乐的独特品格。长城出品《禁忌之婚》(1951,李萍倩执导)、《方帽》(1952,李萍倩、刘琼执导)、《儿童经典》(1953,多青执导)、《与导演:黄宇)《大孩子经典》(1955,导演:胡小峰)等多部高水平的社会现实主义电影,其中《禁婚》、《一寸草心》、《孩子经典》最具代表性。《禁婚》针对当时香港失业严重的社会现实,以喜剧的方式构思了一个丈夫失业、妻子就业的故事,并别出心裁地加入了男女爱情观差异的新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上映八天就创造了654.38+033万港元的票房成功,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华语电影。电影《儿童经典》是长城将社会现实主义和伦理主题成功结合的王牌。影片在一对夫妇呕心沥血养育七个孩子的家庭故事中,设计了许多充满生活情趣的精彩细节,以情感人,真实质朴,潜移默化地传达了社会生存和家庭教育的主题。该片和另一部《蜜月》在1953圣诞春节期间连续上映,获得巨大成功。“同期上映的所有西方电影和中国电影的票房记录,绝对被这两部压倒...港九首轮影院和世界各地的电影人纷纷向长城索要其他新片的放映权,在1953”展开了一场长城出品的放映权争夺战。此外,《一寸草之心》也是这条创作线的重要作品。导演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努力工作供孩子上学的父亲和一个为父亲暗中帮家里赚钱而苦恼的女儿。它在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在坚持以社会现实主义为创作主导的前提下,为了提升市场空间和社会影响力,长城还注重多向发展。1953历史专题片《美女》的出现,标志着长城多元化发展的开始。由李萍倩执导,林欢(即金庸)编剧,夏梦、平凡、张铮、乐蒂等主演。,影片试图以《史记》的真实史料为基础提炼艺术主题,创造了当时香港电影界非常罕见的“场面之大”和“场面之豪华”,并成功入选中国文化部1957评选的优秀影片之一。此后,长城被全方位打造,包括《告诉法官》(1954)《三爱》(1956)等故事片,以及《中国曲艺》(1956)等纪录片,还有《虎王抢父母》(65438)。在类型上,也新发展了《云海玉弓缘》(1966,张鑫炎、傅琦导演)等武侠片,开启了港产新武侠片的潮流。文学名著的改编也成为新的方向,产生了巴金名著《家》改编的《冯明》(1957),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阿q正传》(1958)等优秀影片。
总的来说,文革前长城的创建是很轰轰烈烈的。从1950到1951,长城年产量达到了12的最高纪录。截止到1959,10,长城一共生产了75件。《长城》不仅创作数量可观,而且市场表现突出。在香港首轮1952上映的国语片票房排名前十中,《新红楼梦》等影片占了6席,《新红楼梦》214000港币,《家的春天》12.65438+。此外,长城电影的艺术水准也非常出众。不仅1954的电影《邪海花》入选爱丁堡国际电影节,1958的电影《阿q正传》(杨安元执导,《长城》与新新电影公司联合出品)也获得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