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的重组
如果你直接或者变相做出这个承诺,后果会很严重。第一,中国入世的协议已经承诺,中国将逐步开放成品油市场,中国航油集团对航油供应的行政垄断必将结束。其次,中国航油集团没有理由以行业二级垄断的形式垄断中国的航油供应市场,其内部开放是理所当然的;第三,中航油(新加坡)濒临破产,一些石油公司已经停止供油的严峻现实表明,像中航油采购这样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绝不可能被一家公司长期垄断。
除了垄断权这个筹码,未来重组谈判最直接最关键的就是现金,也就是母公司能拿出多少钱来拯救上市公司。对于中航油(新加坡)在海外的重组有各种各样的猜测,还有一种说法是中航油(新加坡)是中国国有企业,其母公司能否拯救公司、偿还债务关系到“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的整体声誉”;潜台词无非是主张中国应该以国家承担无限责任的方式还钱。
必须指出的是,曹(新加坡)这次在石油衍生品市场的失利令人痛心。但曹(新加坡)毕竟是独立公司,单方面夸大单个公司失败的“国际影响”是不可取的;为了“面子”而无原则注资,更是不能容忍。中国国企既然在海外上市,就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办事,各种违法行为都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债权人只能按照现有的游戏规则承担损失。如果单个公司被国家资金无限救助,只是被海外观察家诟病多年的“ChinaInc”的再现,绝非令人鼓舞。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一批国有企业已经在国际期货市场交易了多年。其间我跌了很多,几乎每一次惨重的损失都让人唏嘘。与前车相比,曹(新加坡)在石油期权交易中的失败如出一辙,只是方法更简单,判断更愚蠢,延迟更长,损失更惨重。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事实可以看出,不仅是中航油总裁陈九霖,中国中航油集团整体管理层严重违规,铤而走险,连续决策失误,导致上市公司亏损高达5.5亿美元,最终面临破产。其间,集团管理层在隐瞒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同时,决定出售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进行补仓,更涉嫌非法内幕交易。情况骇人听闻!
损失惨重。目前,中国航油集团正在全力重组中航油。我们认为,这次重组应由国有资产管理者的更高层代表参加,SASAC应严格控制重大事项。此外,即使此事最终能按市场原则重组或顺利破产,仍不能解除中航油集团管理层此前的失职。对曹(新加坡)副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陈九霖予以辞退,甚至追究刑事责任,都是不够的。作为国有资产授权管理者,中航油集团管理层其他责任人也应受到撤职处分;国家当局应对这一事件的原因进行全面调查,并将结果公之于众。这是对市场、对公众、对国家最起码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