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规划?

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需要面对两个市场,即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在产品市场管理的思维下,上市公司需要关注成本和利润,追求企业内部的高效合作和管理提升,从而释放组织效率,实现经营效益;在资本市场管理的思维下,上市公司需要重视产融互动和市值管理,在做好产品管理的前提下,运用系统的战略思维和资本运作,实现产业和资本的良性循环,实现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如何将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有机结合,是目前许多上市公司面临的战略问题。本文旨在分析一个上市公司应该如何树立战略思维理念,如何正确看待战略管理与市值管理的关系,进而回答一个上市公司应该如何实现产品管理与资本管理的有效互动,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倍增。

1.为什么很多上市公司正在成为或者已经成为沙漠之花?

资本市场上有一个被边缘化的上市公司群体,长期以来被投资机构、券商研究机构、财经媒体所忽视。资本市场的主题热点从来都与它无关,人气和资金很少流向它们,就像生活在荒芜的沙漠深处,沉默而孤独。但在这个孤独的群体中,往往也有质地优良、成长迅速、前景广阔的好公司。它们一旦被发现,就会像鲜花一样绽放美丽。这样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被称为沙漠之花。

总结一下,上市公司成为沙漠之花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1.缺乏战略,没有独特的价值主张和实施计划;

2.基本面严重恶化,应对和化解风险措施不力;

3.缺乏有效沟通,被动等待资本市场的关注;

4.盲目追逐热点,严重透支资本市场的信任;

未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注册制的推行,这类上市公司将淹没在广泛的上市公司中,难以脱颖而出。

2.上市公司需要一个资本市场能够理解的战略规划。

任何规模以上的公司都需要一个清晰的战略来传达自己的价值诉求,其中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公司的战略定位、商业模式(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和发展规划。

非上市公司主要期望通过战略研究、战略设计、战略规划三部曲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研究市场、政策和技术趋势,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确立战略定位,设计合理的商业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

3.以战略为牵引,最大限度统一组织管理的认识,凝聚* * * *的知识;

4.有效规划公司战略发展的实施路径,系统安排策略和节奏。

一般来说,非上市公司的战略规划多在机构内部进行通报,很少对外披露。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战略规划安排,满足市场需求,区分竞争对手,建立相对竞争优势,取得商业成功。资本市场主要是预期管理,资本关注一家上市公司的首要因素是战略管理能力。因此,上市公司应在机构内部执行的基础上,清晰明确地向资本市场传达其价值主张。上市公司只有让资本市场看清自己的战略定位、商业模式和发展规划,才能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实现市值规模的提升。

简而言之,上市公司需要清晰地向资本市场传达自己的战略定位,表明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其次,上市公司需要明确自身的商业模式,即公司如何构建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实现运营绩效;第三,上市公司需要给资本市场一个相对清晰的发展规划,以主动管理资本市场对公司价值实现的预期;最后,根据信息披露的原则和要求,上市公司需要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实施策略或手段,以回应资本市场的关切。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不仅需要产品运营和产业管理,还需要资本管理,而资本管理的基础在于完成对上市公司的战略制度设计。因此,在传统战略管理的基础上,上市公司还应高度重视资本战略管理。每一家上市公司都需要积极向资本市场传达自己的战略价值主张,争取资本市场的认可和响应,避免成为沙漠之花。

3.上市公司需要一个资本市场愿意接受的战略规划。

资本市场关注的是上市公司未来价值实现的预期,所以会出现频繁的热点和板块轮动,但成熟的上市公司不应该单纯追逐市场热点,偏离现有战略定位或频繁调整战略定位来透支资本市场的信任。这类上市公司虽然会赶上市场热点,但很难赢得长期价值投资者的认可,市值规模的大起大落也将是常态。如果在追逐市场热点的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守法纪,从而违反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也有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因此,任何一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上市公司,都应该树立“现实见效益,未来有意义”的战略思维。策略没有对错,只有高低之分。同一个行业,因为战略定位和商业模式不同,上市公司的市值规模也可以不同。只有那些深刻洞察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和技术方向、竞争态势,结合自身资源和能力,主动调整和优化自身战略的上市公司,才会被资本市场认可和接受。

根据和君的咨询研究发现,沿着GDP的轨迹寻找产业发展的规律,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各产业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于服务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其次,通过梳理企业成长的历史,企业的成长遵循着从低附加值业务向高附加值业务发展、从劳动密集型业务向知识密集型业务发展的规律。再次,通过对企业经济利益结构的分析,企业的利润来源已经从扩大收入、降低成本演变为提高服务效率,并将其培育为“第三利润源”。第四,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传统产业应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产业价值链要素,创新企业商业模式。

这些趋势对产业发展和传统商业思维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那些把握并坚定不移推进战略转型升级的上市公司,才会在资本市场上赢得对其未来价值的预期,推动市值规模化,才有可能运用市值手段帮助实现战略规划目标。近期,传统行业上市公司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战略转型、商业模式优化、O2O转型的浪潮,推动了上市公司市值提升的规模和速度,远大于上市公司提升自身管理、释放业绩的努力。

4上市公司需要树立正确理解市值管理的思想

自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以来,资本市场对市值管理的理解是多元多样的。近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进一步明确了市值管理的内涵:“市值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经营管理和培育核心竞争力,创造真实、可持续的公司价值,通过资本运作工具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平衡。上市公司及相关机构应正确把握市值管理的核心理念,绝不触碰虚假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高压线。”

显然,主动市值管理是基于上市公司的价值管理和实现,而不是简单的权宜之计,更不要说炒股票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必须围绕公司战略的系统思考和规划安排进行。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应从“潜在魔力”的五个维度进行思考和设计:

(一)发展趋势:《孟子》有云:“虽明智,不如因势利导。”上市公司应充分判断产业政策、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的多面态势。“要研究猪,就要研究风”,否则即使风来了,企业也跟不上潮流,不可能飞起来。比如移动智能互联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如果跟不上这个趋势,恐怕很多上市公司在下一个周期都很难建立竞争优势。

(二)战略方法:企业的良好结构是资本市场关注的基础。任何上市公司都应该在明确战略定位的前提下,进行商业模式的合理设计,同时扎实做好优化生产和营销的研究,认真做好产品服务客户的工作,把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以改善基本面作为核心工作。否则,再大的风也无法让公司在天上飘很久,甚至落地时会摔得很惨。

(3)合规定律: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策略必须贯彻两大定律的合规性。一个是心法,一个是手法。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点和品行,以打造企业长期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切记要触及信息披露违法、股价操纵、内幕交易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上市公司在满足合规监管要求的同时,必须按照产业规律和企业成长周期进行资本运作。

(四)运营:上市公司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否则成为“僵尸公司”也是对资本市场资源的浪费。上市公司应将产品管理与资本管理相结合,将市值作为协助企业有效进行产业整合和管理提升、激励约束的工具,有效运用并购、分拆、股权激励、增发、回购等方式提升公司竞争优势。

(五)沟通能力:作为产业经济中的优秀企业代表,上市公司的任何一种管理改进措施或资本运作手段,都会在企业内部和资本市场引起不同的解读。很多企业的发展下滑,当然有趋势性的冲击和技术性的破坏,但更多时候是内耗造成的,而内耗巨大的原因就是没有* * *知识。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充分有效地披露其管理行为,特别是在公司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方面,并应积极与资本市场沟通,以获得认可。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必须树立正确的市值管理理念,以公司持续稳定增长为根本出发点,树立系统化发展战略思维理念,积极把握产业演进趋势,有效改善内部经营管理,综合运用资本运作手段,合法合规地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和实现。

前瞻产业研究院,IPO专业咨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