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的人才培养
中心将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本科生、博士生长期培养为主体,以科教结合为纽带,充分利用协同创新单位在学生、师资、先进实验平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立选拔培养优秀学生的新机制,真正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国内培养与国际教育,多学科培养,不断涌现出满足量子科技前沿领域跨学科需求、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学生。
通过几年的协同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中心成为培养一流后备科技人才的摇篮,研究生和博士后成为开展高质量科研工作的蓬勃生力军,在中心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参加过国家重大科研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工程等重大、关键科研项目。大部分研究生在中心工作期间取得了具有较强展示性的创新研究成果,部分研究生已成为关键技术专家。该中心近年发表的SCI论文中,80%以上的第一作者为研究生,30余名研究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自然子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论文。如徐金狮博士的毕业论文《光子纠缠态的制备、应用和演化的实验研究》和高博士的毕业论文《多量子比特纠缠态及其应用》入选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金先民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光子学》杂志发表了关于在16 km自由空间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论文,被两院院士评选为“2010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姚星灿博士在Nature和Nature Photonics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八光子纠缠和拓扑量子纠错的研究论文。尹娟博士长期参与与上海理工大学在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方面的协同创新工作,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实现100公里量级量子隐形传态和双向纠缠分发的研究论文。这些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中心先后向德国海德堡大学、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输送了多名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展国际合作和学习交流,这将成为中心未来重要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