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可能会被迫退市四年,虚增的收入将超过37亿元。

随着穗的“专网通讯”骗局逐渐被揭开,又一家上市公司被迫退市。

ST新海16年10月16日晚间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经查,2014至2019年度报告和2019年度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根据测算,公司2016年至2018年实际净利润为负值,2019年虚增利润总额为6495万元。2019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归母净利润为负,2019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证监会称,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期间,新海宜在合并报表层面虚增销售收入* * * 37,465,438+00万元,虚增销售成本* * 32,654,38+08万元,虚增利润总额*。

2016至2019,公司财务指标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可能遭受重大违法强制退市。2021 7月之前,ST新海被立案调查。

据披露,ST新海股票于65438+10月17日停牌一天。自复牌之日(65438+10月18)起,深交所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ST新海”变更为“*ST新海”。

四年虚增收入超过37亿元。

资料显示,ST新海原名新海宜,是资本市场的元老,早在2006年就登陆深交所。

上市之初,其主营业务是通信业务。上市后,其业务不断“跨界”,产业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锂电池、LED芯片、量子通信、光通信、软件等。

其中,ST新海的“专网通讯”业务可以追溯到2065438+2004年3月。当时,时任新海宜董事长的与隋、郑立彬、吴、聂宝龙、和胡成立新海宜信息和新海宜电子,发展专网通信业务。

经查,在专网通信业务发展中,上下游、产品确定、合同签订、资金支付、虚假实物流通等均由穗田丽掌控,相关业务构成虚假销售循环。虽然新海宜与新海宜电子签订了相应的购销合同,但不清楚合同中所列产品是否有真实用途。实际上,他们只是通过为专网通信业务提供融资获得固定收益,其销售硬件产品的主营业务披露存在虚假记载。

证监会称,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期间,新海宜在合并报表层面虚增销售收入* * * 37,465,438+00万元,虚增销售成本* * 32,654,38+08万元,虚增利润总额*。

除上述违法行为外,ST新海还被发现存在会计差错、会计差错、审计调整差错、预计负债确认不完整等问题,导致2019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许多高级管理人员都参与其中。

在穗编织的“专网通讯”骗局中,ST新海多名高管也成为同谋。

据调查,作为新海宜时任董事长兼总裁,在明知隋控制专网通信业务并知晓专网通信业务模式的情况下,决定引入专网通信业务。自2015年末起,对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异常迹象未采取措施,主观上对隋、胡实际控制和管理新海宜电子采取放任态度。

证监会认为张亦斌违法情节严重,给予警告,罚款400万元,证券市场禁入10年。

ST新海多名高管也参与了“私网通”骗局。经查,时任新海宜财务总监的戴伟长期分管财务工作,主要负责新海宜总部专网通信业务的审批、付款、催款等工作,对新海宜专网通信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异常予以关注。

当时新海宜董事会秘书、新海宜电子董事徐磊知道新海宜总部的专网通信业务是纯贸易业务,收取固定利息,而且新海宜电子的专网通信业务大部分也是贸易业务。

时任新海宜董事、新海宜电子董事的叶剑标,在2014至2016期间负责新海宜电子专网通信产品的研发工作。时任新海宜主管或生产副总的张晓刚负责生产,了解到新海宜总部开展的专网通讯业务没有采购原材料和实际生产过程。

针对上述违法行为,证监会对时任公司财务总监、董秘及多名董事开出了60万元、50万元、1.5万元不等的“罚单”。

涉事公司已“退休”

与ST新海类似,*ST乐凯、ST宏达、*ST泽达、何忠据点、ST中利、郭蕊科技等数十家a股公司均卷入“专网通讯”骗局。

其中,瑞思康达、江苏舜天、ST中利等。于2022年6月5438+065438+10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ST乐凯、ST宏达于2022年2月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其中,*ST乐凯被认定为五年虚增营收51.225亿元。由于公司2016至2020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2017至2020年净利润为负值,*ST乐凯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多家上市公司也对“专网通信业务”计提了减值准备。例如,康龙达表示,其专网通信业务相关的商誉、存货、应收账款已全额计提折旧。再比如Rescanda,其“专网通讯服务”从2021开始全面停止。

此外,受“专网通讯”骗局影响,华讯方舟(现已从华讯退休)于2022年6月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