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是指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偿还日常到期债务的实力。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两个: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文字分析来分析一下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付能力指标:

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通常可以使用一系列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含义和影响因素可知,短期偿债能力主要可以通过比较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来获得。因此,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可以与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相比较,包括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企业的支付能力系数。

1.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也称为净营运资本,表示企业的流动资产在清偿所有流动负债后有多少盈余。其计算公式为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表示每一元流动负债用多少流动资产作为还款保证。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X 100%

3.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又称酸测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速动资产变现和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

4.银行现金准备率

现金比率是指现金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表示。

(1)现金资产仅指货币资金。

当现金资产仅指货币资金时,现金比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比例=货币资金X 100%

(2)现金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

当现金资产不仅包括货币资金,还包括现金等价物,即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且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视为现金等价物。根据这种理解,现金比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比率=货币基金+现金等价物X 100%

5.企业支付能力系数

企业支付能力系数是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企业支付能力反映的具体时间差,支付能力系数可分为期末支付能力系数和近期支付能力系数两种。期末支付能力系数是指期末货币资金量与急需支付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最终支付能力系数=最终货币资金

6.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辅助指标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对比分析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快,企业回款越快,催收成本和坏账损失越少;同时也说明企业的流动资产流动性强,偿债能力强。如果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大,即使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高,其短期偿债能力仍存疑,需要进一步分析。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回款周期越短,应收账款回款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在应收账款上就会过于呆滞,影响正常的资金运作。企业采购材料等物资的目的是通过企业的加工制造产品,然后通过销售回收现金,实现价值的增值。从这个意义上说,赊购商品产生的应付账款应该用赊销商品收回的现金支付。在资金周转方面,两者与资金周转期密切相关,必须相互配合。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这种关系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以下影响。

(1)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周转期相同。

这种情况下,赊销商品收回的现金正好可以满足赊购业务产生的债务,不需要用其他流动资产偿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不会因为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存在而改变。

(2)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快于应付账款。

假设企业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期为30天,而应付账款的平均付款期为60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流动比率会降低,流动比率所反映的企业静态短期偿债能力会相对较差。但由于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周转率快,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周转率慢,从动态上看,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较强,因为企业应收账款回收两次时只支付一次现金支付应付账款。

(3)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应付账款周转率。

假设企业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期为60天,应付账款的平均付款期为30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流动比率会增加,流动比率所反映的企业的静态短期偿债能力会更强。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实际短期偿债能力低于用流动比率表示的短期偿债能力水平。这是因为每当企业将赊销商品产生的应收账款转换为一笔现金时,都要支付两笔现金支付,以支付赊购商品业务产生的应付账款,这样,只有使用其他流动资产,才能按时支付赊购商品形成的债务。以上只分析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周转速度。当它们的规模不同时,不同的周转速度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会相对增强或减弱。这种比较不仅可以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对应项目上进行,也可以在整体上进行,因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本身就是建立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上的。

2)存货周转率分析

就一般企业而言,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相当大。虽然存货不能直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但如果企业的存货变现快,说明资产的流动性好,未来会有较大的现金流注入企业。企业投资存货的目的是通过存货销售获利。为了满足销售的需要,一般制造企业应保持相当数量的库存。库存对经营活动的变化非常敏感,这就要求企业将库存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使其与经营活动保持基本一致。因此,在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必须考虑存货变现的速度。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在采购存货、投产和销售回收等各方面经营状况的综合指标。一般来说,在销售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和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反之,存货周转率越慢。存货周转分析的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和环节找出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存货管理在尽可能少占用流动资金的同时保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从而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促进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时,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指标分析得出结论,而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所有指标综合起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长期偿付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两个: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率,是指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它表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程度。它的计算公式是资产负债率(也叫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l00%。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②保守的观点是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

③就债权人而言,指数越小越好;从企业主的角度来看,指标太小,说明财务杠杆用得不够;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应将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产权比例

产权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是否稳定的重要标志,也称为资本负债率。它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l00%

一般情况下,产权比例越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保护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无法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因此,企业在评价产权比例是否合适时,应综合进行盈利能力和增强偿债能力,即在保证偿债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产权比例。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到期债务能否及时偿还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考察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和风险,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企业的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