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徐州是亚洲硅都?
2010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亿元,同比增长约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0亿元,增长17.5%;外贸出口增长71.3%,增速全省第一。
经济发展给出了一个亮丽的答案。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窗口和风向标,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过去的一年里可谓是异彩纷呈。
2049.3亿元
2010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中能多晶硅、卡特彼勒大型挖掘机、徐工斗山发动机及大吨位起重机、华润电力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建成或开工建设。
2010年,我市新增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公司3家,徐工集团实现整体上市。2010年,全市装备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均突破1000亿元。煤盐化工、冶金、建材三大传统产业产值达到1299.7亿元,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5.4%和90%。
两年翻一番
2010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营业总收入1272亿元,增长36.8%,地区生产总值264.3亿元,增长22.6%,一般预算收入1619亿元,增长40%,两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5%。
■关键词国家级
加入“国家队”,收入过千亿。
刚刚过去的65438+10月18,徐州经济开发区10重大项目开工。艾德太阳能2GW二期电池、中润太阳能晶体硅片及电池、光环传动轴等10个项目同时开工。
这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4亿元,其中外资项目6个,总投资4.72亿美元。该项目主要围绕太阳能光伏、高端制造业等优势产业。艾德二期电池项目总投资9648万美元;中润太阳能硅片及电池生产项目总投资6.6亿元,年底前建成投产,带来年销售额22亿元。“去年3月,徐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极大地促进了艾德公司在开发区的发展,”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去年3月31起,徐州经济开发区更名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摘得“国字号”金字招牌,对徐州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标志着“三重一大”推进取得新突破,徐州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徐州投资环境发生变化,徐州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7月,于1993年10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十多年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开发区全力加快“二次创业”,团结拼搏,努力创造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年年有新跨越的良好局面。2010年,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业务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272亿元,同比增长36.8%,凸显了。
■关键词支柱产业
工业投资超千亿元。
2010,全市集中推进“三重一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049.3亿,其中工业投资超千亿。工业水平显著提高。我市获得“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称号,建成亚洲产量最大、世界第三的多晶硅生产基地。
徐州经济开发区是我市工业经济的引擎。目前,开发区三大主导产业,即以工程机械和特种车辆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以生产性物流和软件服务外包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及多晶硅生产基地,成为国家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形成了技术领先、优势明显、前景广阔、抗风险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太阳能光伏是开发区新兴产业的“宠儿”,是新能源产业的中流砥柱。自2006年在开发区从无到有,异军突起,气场强大,发展速度和成长环境无与伦比。一期,二期,三期,一年一大步,一步一个脚印。与此同时,半导体晶圆、电子触摸屏、蓝宝石衬底、外延芯片、高端led等项目接踵而至,一条千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奠定了徐州“亚洲硅都”的基础。
数据最有说服力。过去一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60亿元和6543.8+04亿元。
■关键词软环境建设
荣获“十大投资环境城市”
没有更好的软环境,就不会吸引更多的开发者。
2010年,我市先后荣获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强城市、中国诚信政府、跨国公司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等多个口碑品牌。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0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名”中,我市榜上有名。在“2010中国十大文化品牌城市”和“2010中国十大高效政府”中,均排名第十。
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2010,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陶盘佛教文化景区、铁路专用线、金龙湖小镇等“三折一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道路绿化、中水回用、供水供电、软件园道路管网、五星级酒店基本完成。全年基础设施投资30亿元,增长57.9%。环境质量和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竹山荡口公园、金龙湖景区、香园等公共休闲场所全面建成开放。
徐州经济开发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徐州还拥有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中德东方鲁尔工业园、观音机场等国家一类口岸,为国内外客商搭建了广阔而优质的发展平台。
■人物采访
张:企业直接受益。
2010年3月,徐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志着徐州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投资环境发生新变化,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这无疑将促进艾德公司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事实上,2010年,爱德公司的经营业绩比2009年翻了两番,2011年,爱德公司的业绩有望比2010年再翻三倍。
(张江苏爱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阅:开发区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引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亮点。特别是在荡口生态修复上,开发区从长计议,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改变了开发区的环境和群众的生活状况。这个高瞻远瞩的规划对周边市县有很好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