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遭遇“生死劫”北京天津店将于月底关闭。

退出京津市场

据上述店员介绍,北京的全职店最晚会持续到5月底,月底前几天会对未售出的商品进行促销。

目前,全时天津地区已经出现大规模关店现象。

公开资料显示,全时便利店曾经是北京市场最大的便利店品牌。全职便利店成立于2011。2015年门店数量达到150家,同时公布了“五年一万家,年内一千家”的计划。2017,11,全时便利店还推出了“百城百万”计划,耗资100亿,五年内进入100个城市,覆盖1万个终端。

“新东家”难以为继。

全职的旅程可以用坎坷来形容。就算能找到offer,各种计划最终都会失败。

2065438+2008年,母公司“华福商务”因资金问题险些倒闭。物美、苏宁、雀巢等零售商相继传出要全职接手的消息。但在去年2月以全职的方式卖给了罗森中国、山海蓝图等企业。华东和重庆地区不超过94家全时便利店宣布全部被罗森中国“接管”。北京、天津、成都的全时便利店将继续由山海蓝图运营。

资料显示,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是2065438+2008年2月26日新成立的公司,由赵波兰出资50%,蔡雪艳出资50%,蔡雪艳为厦门银鹭集团的创始股东。

全时还透露,2020年重新规划电商业务。这些措施包括计划推出新的商品来取代消费者不再感兴趣的商品。此外,还将建立新的会员体系,与消费者互动。探索新型店铺,比如纯电商店铺。

从目前来看,这些全职计划都即将失败,似曾相识的一幕又将上演。新东家接手山海蓝图不到一年半,再次面临“生死”考验。

全时的情况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到尴尬,但大家也认为全时作为一个在北京市场打拼多年的品牌,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和投资价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投资人都能驾驭便利店的高门槛。

便利店的高门槛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红认为,作为一个接盘人,应该具备三个核心能力。一是资金能力;第二是前端门店的运营能力;第三是后端商品的供应链能力。如果你只有财务能力,而没有门店运营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那么接管后很难改善和扭转业绩。

可以看到的是,在政策的推动下,各方面的力量不断涌入便利店行业。在这条路上,有人在阔步前行,有人也在踌躇不前。

龚银全表示,便利店的门槛其实很高,主要是后端供应链体系的建立、前端门店的独立运营能力以及门店与总部的信息共享能力。传统便利店生鲜占比相对较低,属于批发零售行业,经营难度较小。外资便利店属于制造业零售行业,生鲜占比相对较高,经营难度远超大型超市和卖场。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市场的。比如7-Eleven在日本创业的时候,有伊藤洋华堂超市的供应链资源和资金支持,所以自己经营一家便利店非常困难。

他还指出,从市场环境来看,目前国内便利店的竞争格局呈现三股势力。一是以7-Eleven、全家福、罗森为代表的日式便利店,优势是便利店运营体系成熟,生鲜发展供应链完善,劣势是对中国国情和文化的适应性差,尤其是中国本土小吃的发展,日式寿司饭团不适合中国;二是以中石油昆仑好客、中石化易捷、美宜佳为代表的本土老牌零售便利店,优势是了解中国国情和消费文化,劣势是管理体系成熟度有待加强;第三,本土新零售便利店,如苏宁小店、便利蜂等,优势是技术驱动的业务创新,劣势是快速扩张依赖资本输血,人才体系不足。

本文来自今日北京商报。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