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报告
财务状况分析是对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也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逐步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企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准确评价和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挖掘企业潜力,改进企业不足,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一、财务状况分析报告的主要结构(一)报告标题是对财务状况分析报告最精炼的概括。既要准确反映分析报告的主题,又要简洁醒目。由于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不同,其标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的分析内容来确定。如“某月简要会计报表分析报告”、“某年综合财务分析报告”、“资产利用效率分析报告”。(2)基本情况是概括企业的综合情况,使财务报告使用者对财务状况的分析和说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和其他经营情况,介绍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这部分要求用词恰当,引用数据准确。绝对数、相对数和综合指数可以用来解释经济指标。应特别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重点,重要事项应单独反映。(3)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每个指标都要细化分解,要用好表格和图表,突出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时,要善于抓住当前的点,反映业务重点和容易忽略的问题。(4)在对总体评价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从财务角度对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利润表现作出公允、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评价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讲解部分和分析部分。(5)工作建议是财务人员对经营和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过于抽象,而要具体,注重实际操作,提出的建议要切实可行。二。财务状况分析报告主要分析指标(一)经营指标分析主要说明企业的基本情况和企业本期生产经营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如产量、业务量、销售额的实际完成额和同比增减值。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评价指标有:三年内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平均资本增长率;三年平均销售增长率。将这些指标与标准指标和上年同期进行比较,计算增减值,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生产经营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内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二是业务范围的调整和影响;三是其他需要披露的业务情况和事项的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说明企业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说明企业经营中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原因,使企业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二)损益指标分析1。将利润表反映的本期实际利润与上年同期计划数和实际数进行比较,分析利润实现和增减值。本期实现的利润(亏损)总额是多少,与计划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减多少,增减率是多少;分析本期实际利润总额的构成,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等。,以及计划数与上年同期的增减额和增减率。2.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通过与上年同期比较标准值计算增减值。3.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减、成本费用同比增减、其他业务利润、营业收支净额等因素分析其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找出盈利能力增加(减少)的原因。(三)资本指数分析1。通过分析资本结构比例,分析当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报表中各项目的构成比例,对比上年同期行业比例和项目比例,结合增长分析和结构分析,判断各项目构成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分析企业资产运营能力,评价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例如,通过对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可以得到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如果周转率高,说明催收速度快,账龄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降低催收成本和坏账损失。同时,通过对比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和企业的信用期,还可以评估委托加工单位的信用程度,调整原有的信用条件,制定(上接64页)(下接62页)相应的催收政策。通过分析固定资产的周转率,可以知道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是否合理,固定资产的结构是否合适。3.计算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指标有: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4.指标变化差异分析,将本期各项指标计算结果与标准值和上年同期值进行比较,找出变化较大或异常变化的指标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揭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分析1。衡量国有资产的指标是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率。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全面反映国有资产的保护情况,及时有效地发现国有资产被侵蚀的现象,反映国有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成长性。2.一般认为,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企业的资本保值越好。保值增值率达到100%时为保值,超过100%时为升值。如果小于100%,说明国有资产被侵蚀、流失、流失,没有实现保本。3.根据国有资本实现保值增值的程度,分析原因,特别是对没有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要高度重视,查找漏洞,研究对策。三、撰写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报告应注意的问题(1)要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财务状况分析重在暴露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因此,分析内容应突出当前财务状况的重点,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影响当前指标变动的主要因素,重点分析指标变动较大的主客观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现状,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和措施。(2)要深入分析,避免涉猎。我们知道,一些严重的缺点、漏洞和隐患往往隐藏在看似良好的指标背后,这就要求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善于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捕捉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偶然现象的必然规律,实事求是,克服“先入为主”的思想。通过对大量详细信息的反复推敲和确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比如,只需要对指标的比较口径进行深入调查核实,其定价、标准、时间、构成、内容是否具有可比性。没有可比性的指标之间的比较,只能扭曲事物的本来面目,甚至误导报告使用者。(三)要通俗易懂,避免编制过于专业的财务分析报告,要明确知道报告主要是企业和上级部门阅读的。财务状况分析主要是为提高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和经济运行质量服务,为领导当参谋,让群众了解家底。因此,财务状况分析报告应尽量淡化专业味道,少用专业术语,多用通俗词汇,做到直截了当、简明易懂。(4)重要的是坚持定期分析与日常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然而,随着财务决策中信息时效性的不断提高,要求企业及时分析自身的日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甚至要求实时分析自身的财务状况。所以他们在注重常规分析的同时,也要注重日常分析。(五)坚持报告分析与主题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企业的财务分析主要从三大报表入手,分析企业各个时期的经济指标,编制财务报表。从效果上看,很难面面俱到,实际效果有限。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往往缺乏与读者的沟通,缺乏对重大经营事项有针对性的专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