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开展会计工作

(一)加强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体现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由于基金运动会受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对企业基金运动会的详细情况进行核算和监督,必须采用系统的核算方法。会计信息的质量、可靠性和透明度是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国际化进程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及其执行的后果。因此,会计信息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尤为重要。

(二)改善薄弱会计基础工作的对策

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借助网络化等现代管理手段和所用财务软件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科目和部门项目的会计管理制度,交叉管理,使单位收支信息完整清晰,反馈快捷;科学制定会计处理程序,保证各个环节的规范性,事前、事中、事后认真审核基本会计规范和财务,保证各项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对会计档案工作,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对历年会计档案进行清理,对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重新登记归档,妥善保管。同时,单位负责人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目前,单位领导对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修订后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立法的角度规范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法定义务。单位负责人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良好的环境。

(C)促进计算机化会计的广泛使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科技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使用加速了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会计工作也与国际接轨。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前提,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然而,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大多仍停留在手工或半手工状态,严重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势在必行。基于此,中小企业领导首先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增加电算化经费和加强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会计人员使用和维护计算机安全的意识,不断改进现有软件,建立完整的财务网络系统,充分发挥其分析数据的作用。让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迅速普及,形成完整的体系,以适应现代会计的发展步伐。在公司内部建立会计信息网络,以便公司内部其他管理部门共享会计信息,将会计信息充分应用到各职能部门,为公司服务。财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最基础的部分。实现基础财务信息化对提高信息质量和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四)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和外部会计监督。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正式发布和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趋于完善,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必须加强会计监督,以更好地规范会计工作,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和财务管理混乱的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之一,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日趋完善。一般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制度两部分。前者旨在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旨在提高经营效率,督促相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政策。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会计控制是基础,应从会计控制入手,兼顾会计相关控制。

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依靠企业自身的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地依靠外部监管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我国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前两者是外部监督。国家监管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等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社会监督以会计机构为主体,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和验证。财政部门应当指导和督促中小企业按照基本会计准则建立健全账簿体系,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和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五)提高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制度缺失的严重性,但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往往无法建立和完善。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一方面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必要时聘请有经验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的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养,树立会计职业的尊严和荣誉,最终使会计人员把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真正做到敬业、客观公正、廉洁守法。要重视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定期进行业务技术培训。财务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练好基本功,掌握操作技能,以适应变化的形势,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