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可以获得大量融资。为什么有些公司不想上市?
上市是很多创业者一生的梦想。然而,鉴于国内股票市场复杂而耗时的IPO流程,即使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也不一定能获得最终批准。至于那些不达标的企业,更不用说上市的问题了。
上市,尤其是在国内股市上市,会代表什么?其实最直接的回报就是企业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企业市值和估值的大幅上升。至于企业的大股东和高管,他们会利用企业上市来达到财富地位快速增长的目的,他们一夜暴富或许是可以期待的。
此外,对于热衷于扩张的企业来说,上市最直接的任务就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而有了上市的背书,多渠道融资渠道瞬间打开,为企业后续融资开辟了更多的出路。与其他企业相比,上市公司可以在未来的竞争过程中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以更低的融资成本更容易实现企业扩张的目标。
缺乏现金流和融资渠道,急需融资扩张的企业,其实最渴望发行上市,以满足自己的一系列愿望。其实纵观近年来加快发行上市的企业情况,有的是为了补充资本金,有的是为了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有的是为了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价值,有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财富地位。更有甚者,他们会利用上市来完成快速套现,甚至有高管为了提前套现而辞职,这恰恰是近年来国内股市的真实写照。
但反观很多企业热衷上市的同时,往往也有一些企业,却反复强调不上市。其中包括前不久创始人去世的宜家,以及国内外耳熟能详的华为、老干妈等知名品牌。
作为一个创业者,为什么有的人拼命想上市,把自己的企业推向资本市场,而有的人却坚持不上市?
金融
事实上,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企业是否上市就做出过于绝对的评价。原因在于,在实际情况下,不同类型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发展需求。但重点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考量和企业发展的目标意图。
以成立70多年的宜家为例,从成立至今一直坚持不上市的原则。一方面,宜家的结构体系决定了它的发展,而看似复杂的结构体系和组织架构,又打消了宜家上市的念头。或许,这也是创始人有计划的安排,但归根结底,对于企业来说,如果现金流不是问题,或者不乏融资压力和品牌推广压力,那么上市就没那么必要了。但对于不依赖上市补充资本或拓宽融资渠道的企业,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可持续的现金流优势。这些年来,宜家似乎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其可持续发展不需要依靠资本市场融资。
至于另一个代表企业,那就是华为。但对于华为这样的知名企业来说,其长期不上市还是有更多自身的因素。
其中,核心问题是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同时,华为的股东人数不符合上市条件。对于华为企业来说,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就是股权结构过于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极低。可见,华为本身的内部结构并不符合上市的前提条件。但对于现阶段同股同权的国内资本市场来说,上市无疑将打破华为长期以来的内部结构。对于这样的核心企业来说,控制权和话语权仍然是核心因素,在保证企业核心控制权和话语权的基础上,实现利益共享和员工普遍持股的模式是非常了不起的。同时,华为在现金流、融资渠道、品牌推广等方面并没有太多差距,上市没有必要。
上市
个人认为,企业上市与否,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考虑。但是,对于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对于坚持不上市的企业,要尊重企业意愿,理性看待企业长期不上市行为。至于上市公司,他们会有自己的发展考虑。即使公司上市会造成一系列的造富效应,但或多或少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改变企业发展的初衷。但这些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都诞生了很多知名企业、良心企业甚至伟大企业,也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了发展壮大的机会。但关键的一点是,要看一个企业发展壮大后,初衷是否会坚持,是否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等等。这也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有良心,是否伟大的标准之一。
的确,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股市来说,并不缺少上市公司。缺的往往是良心上市公司,甚至伟大的上市公司。退一步说,如果国内资本市场多一些格力电器、福耀玻璃这样的良心上市公司,那么这也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