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港展示
在河北省,唐山是一座集港口、区位、产业、资源、人才、经济实力、财力等优势于一身,极具发展潜力、开放发展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城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唐山打造成经济中心的要求,这既说明了对唐山的重视,也说明了唐山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强,发展能力大。
唐山是中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基地,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居河北第二位,可为强区建设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是河北迎接中国经济新的繁荣期、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最佳区域。
(2)产业特色突出,产业集聚度高。
2002年,唐山的钢铁、电力、煤炭、建材、机械、化工六大支柱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70%。已经和正在形成的精品钢铁基地、优质建材基地、基础能源基地、机械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煤化工和盐化工基地等大型特色产业基地,以及海港区、曹妃甸码头和工业区、钢铁、发电等重大项目和工程的开发,逐步在唐山市形成了较强的产业竞争力,成为生产力布局重大调整和跨越发展的战略支撑。而且其支柱产业中的企业和项目规模较大,行业和企业组织结构在竞争和扩张中具有相对优势。是河北大规模引进国内外产业资本,与跨国公司合作和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的理想之地。此外,唐山还是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50个试点城市之一。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的实施,为唐山发挥区位、资源、港口、海洋优势,加快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随着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重心向沿海倾斜,沿海产业带和沿海新城的形成将成倍放大这一优势。
(3)连接渤海和北京、天津。
唐山市地处环渤海开放的前沿,具有吸收国际资本和承接境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港区发展潜力巨大,是河北发展沿海产业带的理想区域。河北发展国际经济条件优越,是国际制造业特别是日韩制造业向河北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历史上,唐山与北京、天津经济联系密切,但现在是京津产业转移和重大项目合作的主要目标地区之一。已纳入京津唐国家经济网络和京津唐金三角发展规划,是国家规划部门、京津两市和高层次专家认可的“大北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还连接京津冀城市群和东北两大市场,经济相互辐射度高。
(4)科技和人力资源众多。
唐山作为国家传统工业基地,人口素质高,干部管理和规划能力强,政府规划、运作和推动能力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唐山作为中国的起源地和现代工业基地,是产业人才聚集、创业文化和商业精神浓厚、创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5)民营经济实力雄厚。
唐山民营企业数量众多,是发展民营经济、激发经济内在活力的重点区域。
(6)丰富的自然资源
唐山是河北省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沿海地区有丰富的原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港口建设和水产养殖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曹妃甸是渤海湾唯一可建设25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港址,有望成为集矿石、原油、集装箱为一体的国际港口,是滨海新唐山发展成为国际港口城市的核心优势之一。
(7)工业和城市建设中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很多。
第一,在近200公里的海岸线和654.38+0.24万亩沿海滩涂中,初期开发面积仅占34%。二是老矿区土地资源再开发潜力巨大。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国家对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唐山市,特别是本市沿海地区,是河北省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经济、外向型经济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地区。
处于不利地位的
唐山市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结构调整任务重,国企改革负担重,经济外向度低。建设沿海新唐山,发展沿海产业带或新型工业基地,是从根本上解决唐山城市三大缺陷,振兴唐山老工业基地,成为河北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龙头的基本途径。
(1)结构调整是个大任务。
唐山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项目多,外向型、科技型项目少。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基础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是河北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作为国家传统重化工业基地,扩大增量资本,优化存量资本,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技术和产品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依靠扩大开放,走以新区开发带动老区改造的道路。
(2)国企改革负担重。
唐山市市属及以下企业国有资产比例仍高达50%。国有资产退出任务重,富余职工、下岗职工多,社会职能和债务负担重。通过股份制、转让、合资、拍卖、重组等方式发展混合经济,挖掘产权优势,特别是吸引外资进行产权重组,是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通过滨海新唐山和沿海产业带的建设,可以对传统产业改造、旧城改造、国有企业重组起到强大的推动和带动作用。
(3)经济外向度低
与先进省份同类城市相比,利用外资规模和出口创汇能力差距较大。2002年,唐山实际利用外资6543.8+0.4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6543.8+0.30亿美元。累计利用外资22.47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6543.8+0.66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3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仅为5.5%,出口创汇连续7年徘徊在3.6亿至3.7亿美元之间。虽然引进外资居全省第二,外贸出口居全省第三,但与基础条件和经济实力相近的烟台相差甚远。2002年烟台GDP为1115亿元,与唐山基本持平(GDP为1102亿元),但烟台到位外资为1205万美元,是唐山的81倍。进出口总额44.77亿美元,是唐山的6.1倍。外贸依存度33.5%,是唐山的6倍。唐山利用外资规模和出口创汇能力仅相当于江浙一个先进县的水平,与自身经济规模和区域优势不相称。如果通过建设滨海新唐山,把唐山的经济外向度提高到先进地区水平,成为国际新型工业基地,将显著提升河北的对外开放水平和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能力。
区位优势
曹妃甸港区位于唐山市以南70公里。这里曾经是滦南县南部海域的一个条状岛屿。岛屿基本呈长方形,南部略高于北部,中部略高,总面积16 km2。土壤以沙土为主,距滦南县城63km,距大陆最近点(临朐)17km。以岛上最初的曹飞神庙命名。东距京唐港33海里(约60公里),西距天津港38海里,距北京约230公里,距青岛约870公里,距北仑港1300公里,距大连港约300公里。
曹妃甸的自然地理优势可以概括为七大优势:
1,水深-500米岛前,水深-25米,范围广,锚地广。水深-30m以上的水域52平方公里,离岸600m的地方是渤海湾主潮汐通道的深槽海域,是北方唯一可以建深水港的海域。
2.不淤不挖——港区-30m水深线约6km,适合建设2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泊位。没有淤积,也不需要开挖,还有一条水深-25m的天然水道直通渤海海峡。
3.不冻——岛位于118 30 &;急性;53转118 33 &;急性;37.北纬38° 55 &;急性;01到38 58 &;急性;32至32之间,为全年深水不冻港;
4.近陆——距最近的陆地滦南县林雀堡仅18km,易于构筑陆海通道,东距京唐港60km,西距天津港70km,北距唐山市80km。距北京220公里,腹地深远,发展空间广阔;
5、交通便利,适合物流——物流集散条件便利,京山、秦镜、大秦、通拖等铁路,沈婧、金汤、唐刚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
6.海滩宽阔——唐山市沿海海滩宽阔,岛与陆之间的潮间带150平方公里;
7.填海造地成本低——附近有12个沙岛,所以“抛沙”填海造地成本更经济。
曹妃甸交通条件便利。蜀冈铁路可连接京山、秦镜、大秦三条国铁干线。公路运输稀疏,国内连接京沈、金汤、唐刚的三条高速公路与国家高速公路网相通,11国道、省道为辅。可直接向华北地区用户供应进口铁矿石,节省铁路往返运输成本。水路运输方面,曹妃甸港区位于渤海港口群中部,与各港口距离适中,水路中转运输条件便利。在环渤海经济圈中,曹妃甸港的经济腹地直接面向京津冀经济区,并可向西北延伸。优越的经济区位条件。在环渤海和东部沿海深水港布局中处于中等位置。
曹妃甸港区的开发建设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钢铁石化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结构中,钢铁、石化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华北地区首钢集团、唐钢集团、宣钢集团、包钢、天钢、程刚等进口矿石需求较大,燕山石化、天津石化、石家庄炼油、沧州炼油等石化企业进口原油需求较大。进口矿石和原油远洋运输最经济合理的船型是20-25万吨。位于唐山南部渤海湾西岸,介于天津港和京唐港之间的曹妃甸,无疑是扮演这一角色的最佳港口。“面朝大海有深槽,面朝陆地有滩涂”,这是曹妃甸最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为开发建设大型深水港和临港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曹妃甸综合开发潜力大。曹妃甸岸陡,不淤不冻。岛前水深25米,深槽36米,是渤海最深处。30米等深线水域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它是渤海沿岸唯一一个不用开挖航道和港池就能建造30万吨级泊位的天然港址。从曹妃甸一直延伸到渤海海峡,有一条水深27米的天然水道直通黄海。水道和深槽的天然结合,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无可比拟的优势,使曹妃甸成为“钻石级”的港址。其地理和水深条件可发展25万吨多专业多用途泊位群,包括进口铁矿石、原油等散货码头和中小型转运、散货码头的组合配置,规模优势突出。曹妃甸港具有水深、航道宽的特点,适合运输大宗货物。我国铁矿石、原油等原燃料进口量越来越大,海上运输吨位越来越大,需要深水港口来承担。曹妃甸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承接能源矿石进口的能力,有利于缓解煤船港口能力不足与北煤南运的矛盾。
曹妃甸港区不仅具有合理布局和发展大型深水港的优良经济地理资源,而且具有集团化建设大型深水码头的独特条件。港区后方大片国有滩涂可用于大规模工业开发和临港产业发展。从优化京津唐地区产业配置的角度来看,依托大型深水港,不仅为京津冀地区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京津传统产业转移扩散提供了发展空间。曹妃甸港区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前沿。曹妃甸港区的开发建设也有利于完善环渤海深水港的布局。曹妃甸另一个在建的大型项目——围垦工程,于2005年3月5日正式开工。项目负责人杨春华也是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筹建办公室主任。杨春华说,填海造地实际上是大型钢厂的土建工程,相当于陆地上的“三通一平”。使用吹砂技术无疑会增加成本,甚至延误进度。杨春华解释了他们选择这种“愚蠢方法”的原因。只要符合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再难他们也要坚持下去。
杨春华说,每个人都在为这个项目而奋斗。曹妃甸有什么优势?除了港区自然条件的优势,关键在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严格搞循环经济,坚持不破坏外部环境。为了说明曹妃甸在发展中的严格自律,杨春华举了一个例子。曹妃甸有一个海滩,长150公里,不是耕地。但任何一块上建项目,唐山市都不能批,河北省也不能批。只能由国家发改委审批,以免干扰曹妃甸大工业区的布局。第一批钢材计划在十七大前生产,石化项目准备马上上马。作为前期准备项目中填海造地和港口建设项目的负责人,他们都感到了时间的紧迫性。一个问题是没有足够的符合技术要求的施工队伍。负责一期港口建设工程的王忠民曾在饭桌上和承包商开玩笑说,如今到处都在搞港口建设,找一个合格的港口建设工程队太难了。以后你们工程队简单投标,我们就投标。谁出高价谁替你做。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扩大招标范围,引入私人或外国承包商?两位负责人解释说,民营工程队技术水平落后,无法承担这种技术要求高的重点工程;外国承包商的要价太高。他们表示,曹妃甸的建设刚刚铺开,几千亿的投资对于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化工、钢铁施工企业来说是很大的利好消息,但有一个前提,技术必须过关。
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还面临着很多既是技术问题又是商机的事情。比如钢铁、石化行业都是高耗水行业,而曹妃甸地处淡水相当匮乏的华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可能会成为制约曹妃甸未来发展的瓶颈。
从陡河水库引入曹妃甸的两条输水管道全长99公里,总投资7.8亿元。年供水规模只有9000万立方米,远期年供水量只能达到654.38+075.6万立方米。显然,首钢和唐钢提出的新建钢铁项目设计中,工业用水的35%将直接使用海水或一定程度淡化淡水。许多规划专家预测,低成本的海水淡化厂将是曹妃甸未来最需要的。
唐山政府官员表示,曹妃甸工业区建成后,很可能形成虹吸效应,在交通成本和规模成本上的优势将吸引华北重工业向曹妃甸转移,导致华北主要城市功能的重新整合。以北京为例,其工业污染源集中在西部钢铁区和东部化工区。既然首钢可以迁出首都,燕化也有迁出的考虑,那么那些规模较小的化工企业很可能就是下一个搬迁目标。
作为沿海省份,河北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提升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没有形成带动作用强的沿海城市群和沿海产业带。总结河北对外开放20多年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到,其中一个滞后就是没能像上海开发浦东、青岛开发西海岸那样,在区位和产业优势巨大的唐山沿海地区大规模开发新区,形成区域开放、产业培育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引领作用。强省战略的关键问题是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特别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是支柱产业的科学定位、区域集聚和技术升级。这也是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对区域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河北经济相对落后,除了改革相对滞后、机制不活、民间投资乏力等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中心城市未能形成特色鲜明、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和制造业、开发业、金融业、贸易业中心,从而缺乏带动经济增长、结构转型和水平提升的引擎。因此,要选择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将这一区域定位为主导产业,实施以在大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进入国际化进程和国际分工体系为目标的竞争发展战略,使这一区域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引擎。
需要培育河北经济增长的亮点和发展新平台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经济实力较弱、面临较强竞争的地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是城市经济及其优势产业集群。因此,河北应在唐山这个产业集中度高、可能形成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建设优势产业基地,开辟和扩大经济发展亮点,打造产业、科技、人才高地,提高产业层次,形成产业配套和产业链,并利用这一平台大规模吸引国内外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引导民间投资,以达到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全面覆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