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华人企业家传奇

一个传奇?一个神话?

西单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年轻人聚集地”。年轻人,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会去西单看看。北京夏末的夜晚,一直被很多年轻人认为有着某种独特的魅力和韵味。所以,此时此地,两个最动人的因素“青春和时尚”一直在跳动——太多的年轻人,太多的年轻人。

不知道是刻意的选择还是无意的巧合。董思阳把会面地点选在了这里。

在熙熙攘攘的年轻人大潮中,董思阳是那种一眼就能挑出来的女孩。一件绿色的连衣裙为这浮躁的天气增添了几分凉意。

22岁,平时刚读完大学,却有着五年的创业历史——15岁开始参与商业,现任香港风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喜客多连锁餐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岁被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评为亚太地区最具潜力女企业家,21岁被评为中国最年轻女企业家,2010年最具潜力优秀企业家在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她的艰辛,但她脸上却找不到丝毫的疲惫和成熟。很简单。她还是个22岁的姑娘。她依然保持着她这个年纪应有的清纯和活力,还有时不时调皮的笑容...

一本书的启示

董思阳认为,像许多80年代的女孩一样,她有许多目标。她一直在努力实现这些目标。而目标决定了人会变成什么样。17岁的时候,她给自己定了一个人生目标,从此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出生于医学世家的董思阳,在15岁时从台湾省赴新加坡留学,她的休息时间变成了“赚钱”的时间。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卖花。当时她除了发现这些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学业外,并没有意识到商业是什么样的,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以后会不会在这个领域发展。17岁的时候,她偶然看到一本叫《亚洲华人企业家传奇》的书,里面介绍了很多成功的华人企业家,其中李嘉诚和郭台铭的创业故事深深打动了她。不仅仅是因为白手起家创业的艰辛,更是因为他们成功后对社会做出的各种回报,让当时年仅17岁的董思阳从懵懂的商业意识中猛然意识到企业家的价值。反复读完这本书,她梦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企业家。从此,她开始了求学后的商业生涯。

在南洋理工大学读书时,她通过和校长协商,在学校获得了一个2平米的架子摊位,从此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先是卖CD,后来销量越来越差。经过调查,她发现与校外同类商店相比,她的商品数量少,价格也相对昂贵。于是她开始转卖女孩的首饰,从新加坡飞到中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进货。虽然后来赚的钱不多,但还是获得了第一次经商的经验。

命运似乎总是偏爱那些坚持不懈的人。19岁时,董思阳凭借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对市场的敏感,通过卖橘子树赚到了第一桶金——50万新元。后来我用这笔资金和几个朋友成立了贸易公司,后来发展成为香港风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进出口、物流、人力资源调配等业务,目前有近800名员工。22岁时,在关注到有机食品行业蕴含的巨大商机后,她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有机茶餐厅——上海喜客多连锁餐厅,倡导健康饮食理念,推广有机健康食品,并计划一年内在北京、上海、深圳发展20家加盟店。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其他机遇和困难的诱惑,但从未想过放弃。我上大学时,斯蒂芬妮音乐制作人李伟菘去董思阳一所学校选拔音乐人才。董跑到他身边,唱起了的《听海》,让佩服她的勇气和歌喉。但她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这离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太远了。

2005年,董思阳遭受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挫折。印尼巴淡岛想发展工业园区,希望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地产商入驻。于是她和搭档去投资了。然而,印尼政局非常不稳定,银行利率下降。根据事先的协议,印度尼西亚的当地银行想借钱给他们。但由于印尼洪灾严重,他们决定把钱拿走自用。结果他们现金流断裂,最终导致投资失败。这次失败给了董思阳一个很大的教训,让她意识到光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但她坚信:“人生没有失败,只有自暴自弃;只要你不放弃,你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