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的市场规模

目前我国反渗透膜市场90%是进口膜。其中,Hydranautics/Nitto Denko和美国陶氏化学/Filmtec的膜产品约占中国70%的市场份额,而其他国外膜制造商,例如,美国的Koch/Fluid System、韩国的Osmonics/Desal、csm/Saehan和日本的东丽* * *等公司约占65,438+05%的市场份额,而国产膜仅占65,438+00%左右。

反渗透膜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陶氏、日东电工股份(6988)、东丽股份(3402)。

本文核心数据:海水淡化设备生产行业代表性企业反渗透膜的市场占有率及毛利率变化。

反渗透膜行业整体竞争格局,国内企业市场份额较小。

目前反渗透膜市场企业主要集中在国际知名膜厂商,多为多元化大型企业,如陶氏化学、安诚能源、东丽等。膜业务只是其多元化战略下的一个部门。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公司将业务领域拓展到水处理或膜制造行业,然后收购现有公司和业务,以获得市场份额和品类技术。

目前我国反渗透膜市场90%是进口膜。其中,Hydranautics/Nitto Denko和美国陶氏化学/Filmtec的膜产品约占中国70%的市场份额,而其他国外膜制造商,例如,美国的Koch/Fluid System、韩国的Osmonics/Desal、csm/Saehan和日本的东丽* * *等公司约占65,438+05%的市场份额,而国产膜仅占65,438+00%左右。

膜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起步较晚,但2000年后,行业内参与者较多,但大多以生产超滤膜为主。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反渗透膜生产企业有贵州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碧水园膜技术有限公司、唐山海清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膜技术(超滤膜)、蓝星东力膜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伊沫环保科技、湖南秦森环保高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山东九九。

与知名外资企业相比,国内反渗透膜生产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实力弱,产品质量不稳定。但优势在于其低廉的价格,下游水处理和环保工程企业的支持,完整的产业链和巨大的内需市场。目前国产反渗透膜国产化率较高,但工业反渗透膜国产化率有待提高。

子行业——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国内企业正处于技术突破期,竞争逐渐加强。

海水淡化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相关设备和投资规模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末,全国共有海水淡化项目115个,项目规模近160吨/日。同时,海水利用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国内企业承包的大型国际海水淡化项目特别是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随着核心设备和关键技术的国产化,海水淡化产业的系统集成和工程建设能力不断被突破,已经进入非常关键的阶段。

1,海水淡化设备业

从细分市场来看,中国海水淡化设备行业的骨干企业有浙江梁海有限公司、梁爽节能系统有限公司、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金钟环境有限公司、浙江久立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膜科技有限公司、蓝星东丽膜科技有限公司等。

除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蓝星东丽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上市外,其他公司均为上市公司。可见,我国海水淡化设备行业的竞争正在逐步加强,企业整体经营实力增强。

毛利率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可以反映企业的借款规模。分析这两个因素有助于投资者判断。

毛利率方面,以全国海水淡化设备生产重点企业为代表的上市企业中,金钟环境的毛利率在2015-2021一季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整体变化与毛利率均值变化相似;梁海股份一直在5%左右的水平,毛利率在代表性企业中较低。在这些代表性企业中,平均毛利率在25%左右波动。

2.海水淡化工程企业间的竞争

我国海水淡化工程企业较少。目前发展较好的企业有:上海巴安水务有限公司、莱特莱德(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化有限公司、南方汇通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碧水园科技有限公司等。

毛利率方面,2015-2021一季度,南方汇通毛利率在38%左右波动,在国内代表性企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山东海化和CIMC一直低于平均水平,在15%左右波动。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行业代表性企业的平均毛利率随时间变化不大,在27%左右波动。

子行业-反渗透膜高盐废水处理环保政策推动企业发展

中国的高盐废水处理市场主要是化工企业处理其排放的工业高盐废水。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实施,涌现出一些优秀的高盐废水设备制造商,如北京嘉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韩愈环境治理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河南韩愈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郭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

2016年6月,工信部发布《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在国家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政策下,中国的高盐废水处理企业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持和发展。

随着工业水处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分离膜的需求进一步向高端转变。目前工业膜高端市场以国外知名品牌为主,国产化率较低,仍处于国产化进程中。

亚太海水淡化协会秘书长尤金德认为,膜行业是技术驱动型行业,目前仍处于成长期。为保证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需要不断推进技术升级,改善和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应用领域。

——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反渗透膜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