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安田人寿保险公司的发展
65438至0997年,明治人寿与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根据协议安排我公司各类人员赴日本短期培训学习,对我公司吸收先进经营经验、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有很大帮助。
1995期间,明治生命保险公司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为推动中国精算教育,公司分别捐赠500万日元,设立了明治生命湖南财经学院奖学基金和明治生命陕西财经学院奖学基金。明治生命保险公司和安田生命保险公司于2004年4月宣布合并,以应对寿险业日益严峻的经营环境,扩大公司规模,提高商品开发和资产运用能力。
合并后,两家公司将首先在商品开发、资产管理、人事和会计方面实现沟通。同时也会合并或者减少营业点的数量,从而达到减少资金,提高经营效率的目的。两家寿险公司最快今年7月股东会决定合并,之后陆续运作,到2004年4月完成全面合并。
明治生命保险公司和安田生命保险公司已经正式宣布将于2004年4月合并。这一合并方案再次表明,国家缓慢的经济结构改革和零利率政策对寿险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寿险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重组。
明治和安田宣布,他们将通过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和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来增加利润。合并后,两家公司将首先在商品开发、资产管理、人事、会计等方面实现沟通,同时进行合并,减少业务点。按照计划,两家公司的股东大会最快将于今年7月合并,之后陆续运营,到2004年4月完成全面合并。
许多业内人士对两家公司的合并表示欢迎。然而,在称赞明治和安田大胆改革的同时,他们也有很多疑虑,即在日本寿险业经营环境日益严峻、现有保单赔偿金额高于投资利润的情况下,这两家公司能否实现收支平衡。
在过去的五年里,日本的寿险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重组。实力较弱的公司倒闭了,小公司被外企兼并了,大公司选择兼并来增强实力。考虑到日本的经济状况,这种情况完全不可避免。
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其庞大投资组合的回报。但经济衰退导致日本股市价格一路下跌,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陷入亏损。与此同时,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日本央行一直将短期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这使得近年来债券投资回报率低得可怜。对于日本的许多寿险公司来说,如此低的投资回报率使他们难以支付利率较高时签署的保单中承诺的保险福利。此外,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影响了寿险公司新保单的销售。在截至2001年3月的四年中,日本有效寿险保单总额平均每年减少5.9%。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体系加紧处理坏账以促进经济复苏,进而提高利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银行处理坏账的速度太慢。瑞士瑞信银行的一位分析师指出,在某种程度上,日本保险业已经成为银行的受害者。
分析人士指出,明治和安田生命保险公司的合并也不同寻常,即它们属于两个行业集团。明治保险公司属于三菱集团,而安田保险公司属于瑞穗金融集团。一般来说,每个组的成员主要与其他内部成员进行业务往来。因此,两家公司的合并似乎显示出日本曾经坚不可摧的企业联盟在长期的经济低迷中逐渐松动的迹象。2002年元旦刚过,被经济危机撼动已久的日本金融界广为流传“3月爆发危机”的警告,随后金融界进行整顿,开始新一轮行动。65438年10月24日,日本历史最悠久的人寿保险公司明治生命保险公司和第六大人寿保险公司安田生命保险公司将于两年后的2004年4月合并的消息对外公布,在日本经济社会尤其是金融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如果两家公司在2004年4月顺利合并,这将是日本保险史上第一次保险公司合并。明治生命保险公司在二战前属于旧三菱财阀体系,而安田生命保险公司属于旧芙蓉财阀体系。这一次,两家公司跨越了旧财阀体系的界限,无论是采取吸收合并还是等额合并的方式,对日本社会,尤其是保险业都是一个极大的震动。因为日本在90年代进入经济发展低潮后,在持续10多年的经济危机和当前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合并的浪潮从未停止。即使在这种极度低迷的情况下,大型寿险公司也纷纷表示,大型寿险公司之间不会发生企业合并。合并公告对寿险行业的打击无疑超过合并本身的意义。
病入膏肓的经济环境促使保险业进行重大重组。无尽的经济寒冬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进入漫长的经济寒冬。目前这个经济寒冬已经十几年了,丝毫没有冰雪融化进入春天的迹象。在空前恶劣的经济环境下,一些中小保险公司破产或进行资产重组,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破产趋势。
保险和其他金融行业一样,除了向消费者销售保险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利用收到的保费,从资金的使用中产生效益,这将成为公司收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众所周知,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会影响保险公司的业绩。因此,资金运用作为保险公司经营的主要环节,受到保险公司的高度重视。
在10年的经济危机中,日本大部分保险公司仍能保持健全的运行机制,正常经营保险业务,这是一个奇迹。这与日本保险公司良好的管理方式和成功的资金运用有很大的关系。试想一下,如果这场长达10年的经济危机不是发生在日本,而是被移植到了另一个国家,在没有政府资金救助的情况下,有多少保险公司能保证自己在“零利润”的经济环境和这种经济环境造成的巨大“利差损”中不陷入经营失败的行列?如果一开始能坚持一两年,能坚持10年不破产吗?
在这种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下,保险公司不得不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减少竞争对手,以减少相互竞争造成的内耗,从而在这种恶劣的经济环境中获得有利的生存和发展条件。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和行业内的其他公司平等合并。2001(日本4月)新年开始,财产保险业整顿的轮廓已经明确。经过一年的剧变,财产保险公司的重组已经普遍宣布。第一轮合并高潮由“大东京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和“千代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发起,2006年4月5438+0合并。接着,“日本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和“兴亚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同月正式合并。同月宣布的还有“同和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和“日升损害保险公司”(日本生命保险相互公司的子公司)。
第二轮,5438年6月+当年10月,旧财阀三井系统的三井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与不同系统的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合并。第三轮是6月5438+065438+10月。日本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东京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与日经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合并,而日本第五大人寿保险公司朝日生命保险公司和* * *荣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也将陆续与这一集团合并。最后一轮是日本第二大财产保险公司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将于2002年7月与日产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合并。至此,日本财险公司的产业重组已经大致勾勒出来,剩下的都是一些中小型财险公司。这些公司要想在非常恶劣的经济环境下不被淘汰,只能依靠实力雄厚的大型财险公司,后果就是被大公司自愿吞并。
两大寿险公司出于无奈的合并浪潮,激励着寿险公司不能固守“不合并”的信条。两大寿险公司近年来不断下滑的经营状况,促使他们下定决心,向上述信条迈出了一步。
明治生命保险公司一直以持有多家金融机构的股份而闻名。但去年9月的solvencymargin较同年3月大幅下降。3月份该指数为667%,但半年后的9月份,该指数跌至504%,半年下跌163%。8家寿险公司中,明治生命保险公司降幅最大。
长期以来在团体保险营销领域排名第一的安田人寿保险公司去年将头把交椅让给了其他保险公司。更何况公司还持有大量银行股份。由于去年上半年股市持续下跌,公司亏损很大。减值处理后,为了弥补这些损失,公司不得不动用准备金。两家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都遇到了困难,在新的一年里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正是这种惺惺相惜,互相需要对方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才使得两者不谋而合,走到了一起。
业内人士指出,两家寿险公司合并的主要目的无非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以抵御和削弱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公司合并确实可以带来很多有利因素。首先,两家公司合并后,可以减少两家公司重叠或重复的机构,从而降低运营费用。在减少机构设置的情况下,在减少冗余机构的同时必然会出现裁减冗余人员的措施,而裁员的直接效果就是降低运营成本。虽然两家公司都公开向公众承诺,目前的49000名员工中不会出现大规模裁员,虽然合并时可能不会裁员,但真正合并后裁员的可能性在增加。其次,两大寿险公司合并后,将出现一家可以与日本最大的保险公司日本生命保险公司相抗衡的巨型寿险公司,从而增强其在日本寿险市场的竞争力。
互助公司进入股份公司机制转换倒计时。被日本保险理论界和实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的相互制公司向股份制公司的机制转换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因为金融市场的大改革形成了大开放的局面,使得金融机构拥有了更大程度的自主经营权。人们纷纷看好非银金融市场,力争在金融领域相互竞争、相互渗透的混战中抢滩占得一席之地。
相互保险公司的制度限制了这些超级保险公司的行动,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限制了相互保险公司成为金融控股公司。而且相互公司不是股份公司,不能上市筹集所需资金。为了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金融改革时代,迫切需要将互助公司改造成股份公司。这不仅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一些公司也在为机制转换做准备。如果筹备工作进展顺利,2002年4月将出现日本近代保险史上第一家由相互制公司转变为股份公司的公司。该公司现为“大同人寿相互公司”,4月后将转型为“大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据业内人士透露,日本八大保险公司之一的朝日生命保险公司和中型寿险公司太阳生命保险公司也在为机制转型做准备。
但是,人们不禁要问,相互公司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保险公司。如果它们被改造,这些优势将会丧失。如何平衡这种“得”与“失”?
行业重组是否是摆脱经济危机的良药,如古人所言,分久必合,分久必合。现在的日本金融界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人们不再担心被“大鱼”吃掉,而是寻求避风港为上策。跨行业集团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出现,在重组即“合并”的过程中,充实了行业的经济实力。从业务的范围和类型来看,人们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倾向,希望把别人嘴里的“蛋糕”挖出来分享。为此,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信贷、消费金融等行业相互渗透。这种相互竞争、相互渗透,为欧美跨国公司提供了无限商机,欧美公司大规模进入日本。为了摆脱困境,也为了抵御欧美资本的渗透,人们试图通过扩大企业规模、重组产业来抵御经济危机带来的风险。然而,行业重组能否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在新的体制下开始快速发展。这种期望非常有限。虽然企业尤其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行业重组,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裁员和内部机构合理化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但是否会出现无论哪个金融机构专业,都可以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信贷、消费金融等所谓的“合并”现象?如果有,这种“结合”能持续多久?若干年后,职业分工重新出现,从而走上“分工”的老路?现在没办法知道。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行业的大分化大重组无法摆脱经济危机导致的不利于保险业发展的环境,无法增加除了抵御外来渗透能力之外的其他预期。只有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始新的营销方式,改革“年功序列”的终身雇佣制,建立新的雇佣制度,行业才能在重组过程中形成适应新环境的经济实体,这才是真正摆脱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将保险公司真正转变为能够适应新形势的企业,将成为日本保险业无法回避和必须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