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高管回购股份,取消吉利入主力帆。
近期,从力帆股份离职的牟刚、、、陈等高管正在有序减持股份。据Auto-First称,这是按照力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方案的规定,正在回购注销员工股权。这也意味着,以满江红基金为基础的两江基金和吉利麦捷进入实施阶段。
10月25日,165438+力帆的债权人和投资者投票通过了力帆的重组方案。10月30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方案,公司重组程序终止。2月30日65438+1。至此,力帆重组已无实质障碍。在满江红基金处理股权和注资事宜的同时,吉利将很快介入力帆的业务运营。
满江红基金是两江基金和吉利汽车指定参与本次重组的实施主体。满江红记?黄金由重庆两江基金和吉利麦捷* * *,其中两江基金持股51%,吉利麦捷持股49%。据Auto-First了解,成立于2013的两江基金是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吉利大是吉利科技集团旗下从事产业投资的持股平台公司。根据重组计划,满江红基金将持有29.99%的股份。收购完成后,吉利将成为第二大股东,为此将出资654.38+0.47亿元。除满江红基金外,重组后的新公司还将吸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引导基金等社会资本。
据Auto-First了解,重庆两江基金并没有汽车行业运营团队。吉利虽然不是控股股东,但却是新公司的实际运营领导。
65438+2月1日发布的公告首次披露了重组后力帆的战略规划。根据透露的信息,未来力帆将成为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领跑者。第一企业,并成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池汽车制造业务唯一上市平台。在重组方案中,还安排了力帆的摩托车业务。
引入智能化、平台化、网联化的电动汽车业务,打造智能电动新能源汽车新品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重组完成后,吉利科技集团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包括改变?将电动汽车定制、生产、营销和售后管理的能力注入上市公司,从整车定制、整车生产、品牌建设、营销和售后管理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赋能上市公司实现产业迭代升级。其中:在车辆定制方面,授权上市公司生产一款车辆模型,通过合作开发等方式?开发后续模型;整车生产方面,通过改造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线,逐渐成型。年产能65438+万辆。同时通过转让协议关于基地加工业务或者其他加工产业?服务协议,以支持保障换电池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产能。品牌建设方面,依托吉?在利科技集团的品牌支持下,产业投资人的专业团队将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聚焦B端大众。b型市场和C端中高端车市场;在营销售后管理上,依靠产业投资者来营销和?售后管理能力,整合、完善、升级原有销售售后体系,通过营销赋能。精细化管理和数据驱动打造全新的销售/售后体系,加上确定性很高的旅游市场领导者?域内b端订单支持,帮助上市公司快速打开市场,实现销量提升。
为此,吉利将授权力帆股份生产其首款换电池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枫叶”,上市公司同时成立销售公司,对运营商形成定向销售。
全面升级制造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模块化生产。重组后,将对现有的机器、设备和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并引入智能化、电气化和信息系统。模块化生产技术、数字化开发平台(NPDS新产品开发系统)和智能精工系统?工作(MES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和大数据质量管理(IATF16949质量管理系统)?作为后盾,加快推进产品研发、制造、质检,进一步完善品控?管理运营管理的效率,实现生产效率的最优化。
随着系统建设的发展和生产线的优化升级,力帆原有的传统能源汽车生产线将升级为?制造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智能先进平台。随着产业发展的需要,重庆的基地建设是全新的?智能工厂进一步提升重庆基地的生产能力。
力帆起步于摩托车行业。重组后,力帆股份希望在摩托车方面做出中大排量的优秀产品,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此,我们将精耕细作,使产品多样化。同时加大新产品的研究和创新,加快电喷技术的采用,降低尾气污染物。
完善上市公司资金流和维修融资功能,妥善化解原力帆品牌汽车维修风险。针对力帆股份重组后市场上保留的力帆品牌汽车的售后服务,也已经安排了重组方案。
力帆品牌汽车在国内外已销售近90万辆,其中约90万辆仍在保修期内。124400车辆。鉴于原力帆品牌汽车所售产品的维修、保养及可能的赔偿,公司将设立?成立专门的运维平台和团队,对力帆品牌汽车的供应链进行系统的调整和重组?储备专项资源,妥善化解原力帆品牌汽车的巨大维修风险。
重组方案实施后,将全面优化董事会结构,减少管理层级,完善内部控制,转让财务公司股权,优化财务成本,提高资产收益,降本增效。
今年以来,汽车市场洗牌加剧,部分公司悄然退出。一些不景气的汽车企业力帆、华晨因破产重组再次浮出水面,但很快就会离开,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将接手下一个汽车时代。(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