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财产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根据古典经济学的“供给创造需求”理论,只要有合适的供给,就会有相应的需求。从保险发展的矛盾系统分析,供给是影响发展的内因,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这充分说明供给的适宜性对保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供给不当是制约财产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
供给不合适的根本原因是保险公司的体制机制落后。首先是体制障碍。保险公司特别是国有保险公司产权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责权利等激励约束机制缺位,导致非理性和机会主义动机严重。二是管理机制存在问题,导致管理粗放,内控执行不严;分支机构短期行为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弱。
供给不适当的直观表现是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一是险种单一,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企业财产险、运费险等多个险种的条款和费率老化,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难以满足社会经济日益丰富的保险需求。这些年来,各家公司虽然推出了不少产品,但在产品开发上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真正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不多。公司将大部分资源配置在车险的竞争上,使得责任险、信用险、保证险、工程险发展缓慢。各个公司的产品明显同质化,条款相似,结构相似,没有特色,没有吸引力。二是风险管理技术落后。大多数公司固守传统的风险承保理念,缺乏对高风险、高技术业务管理的研究,在风险管理技术上没有大的突破,经常面临想承保又不敢承保的尴尬局面,使得部分投保人的特殊保险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三是销售渠道单一,中介市场不完善,中介机构运作不规范,中介服务缺乏个性和特色,打断了保险供给市场与保险需求市场的有效联系,不能有效解决保险市场供需“瓶颈”矛盾。四是保险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促进财产保险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增强供给的适宜性。首先,要加快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使保险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其次,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鼓励偿付能力充足、管控能力充足、法律合规记录良好的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支持发展窗口服务功能强、管理规范的兼职机构;通过优胜劣汰,规范有序发展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三是优化保险结构,积极开拓新产品市场,为财产保险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各保险公司要从组织架构入手,加大对非车险业务的投入,尤其是对教育、旅游、房地产等相关热点市场业务的投入。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将利润与保费规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通过完善激励措施优化业务结构;加强产品创新,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开发个性化产品,满足多层次保险需求,真正形成有效的市场供给,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将服务渗透到保险消费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