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收取中介服务费。

根据1933格拉斯法案的监管要求,金融中介机构过去为企业融资提供的服务收取三项费用。

一、估值和建模费,收费标准最早由老雷曼先生提出,并已成为国际投融资惯例,即543,265,438+0,第一笔65,438+0万美元企业价值收取5%,第二笔65,438+0万美元收取4%,以此类推,第五笔65,438+0万美元后收取65,438。

企业的货款必须预付,不然谁去给你估价?如果企业要股权融资,其董事会在批准融资方案的同时,也会批准这个融资费用。如果没有现金,就必须卖掉有价值的原始股,否则就不要谈融资。

二是融资服务费,融资成功后,企业需要支付2.5%的融资费,如果是IPO,需要支付7%的融资费。

3.基金搬家费按基金流通总额的65,438+0%支付,由投资人支付。

第四,投行不会直接找项目,而是通过区域代理。高盛在美国有两万多代理人,摩根士丹利通过添惠银行两万多业务员代理。美林证券通过美国银行的网点进行代理。

代理人把区域内的客户介绍给投行后,会得到一个客户代码,未来三年内不会有其他代理人打扰该客户。同时,这个企业也摆脱不了代理商。

第五,投行和代理商之间的利润分配,1,估值和建模成本,代理商可以拿到30%的佣金,因为投行派专业人士去企业工作几个月,2,融资成本,代理商可以拿到55%的佣金,3,搬家成本代理商可以拿到55%的佣金。

6.收费后,后期的业务如估值、建模、路演、合规、评级、交易等都由投行承担,代理不再负责。

七。融资企业与投资银行的首次会面安排。如果企业已经不在纽约,一般是企业高管等人员去纽约华尔街,区域代理陪同企业,费用由企业承担。

这是国际投融资惯例,请见笑(详情请访问我管理的小PE群)

金融中介收取中介服务费。理论上和情感上,双方都会本能的抵制这个中间环节费用(尤其是在国内!)。作为对策,控制信息是中介杀人的一盘妙棋。财富信息黑洞理论支持了这一观点。根据这一理论,虽然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但是关于私人财富的信息却越来越少。为了安全和职业,所有这些信息都被各种金融中介所吞噬。财富信息在金融中介的加密系统中,想要窥视财富信息的人几乎不可能,造成了企业融资的困境。一方面,庞大的闲置资金只能以存款的形式沉睡在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当企业或地方政府需要融资时,几乎是束手无策。除了短期商业贷款,两万多种国际流行的金融产品都不能用。在万仞,资金的供求之间似乎有一座高山。

逃离华尔街的从业者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解读:金融中介介于资金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牢牢把握资金交易的进出口,每一笔流量都给高速公路上的收费员留下1%的手续费。金融中介的存在,让投资者和各种公司直接交易越来越难,现在几乎不现实。

金融中介把问题搞得很复杂,你不得不借助他们的帮助,但是代价很高!也是中介。员工介绍费150美元/人,婚姻介绍费200美元/人。65,438+00万元的引进资金是20万美元!——摘自(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中介通过将威尼斯商人时代原始简单的融资行为分解为外行人无法理解的六个步骤,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即拼、估值、建模、核保、评级、交易,是否能提供全程服务还是只有一个或几个步骤,已经成为区分金融中介的关键标志。

投行作为最高端,当然需要提供全程服务。各类基金和证券公司主要提供承销和有限的后期服务作为中间部分。跑单飞帮的大小投资咨询公司和个人,主要是争取一级的项目(Pitch把合作意向放在目标客户上)。由于缺乏一系列金融服务的跟进和保障,这个层面是口碑最混乱、最差的部分。他们吃苦耐劳,积极主动,嗅觉敏锐,不怕吃苦,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和金融培训。在投融资有风吹草动的地方,就夜袭,以个人或几个中间商为主,临时串起一个简单的链条,拿下生意。到了每一个单项目标,谁来出、什么时候出、出标准、违约责任等争论不休。因为后面没有一系列核心业务的支撑,跟买家或者卖家见面往往是瞎死,成功率极低,还没开始就鸟兽散了。有人曾经把古董店比作。成为文物专家,就能判断生死。如果你成了文物贩子,你会口若悬河,觉得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