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财业务的规范化管理

或许是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到了需要所谓精细化管理的阶段。期间有不少于五家机构的不下十位管理者和资深从业者跟我聊起他们正在或准备大力开展的标准化管理。一般来说,公司会拿出一个普遍适用的战略方针和原则,引用海外金融服务机构的标杆或榜样,邀请具有全球咨询背景的合作伙伴,然后以财务指标为核心标准,推出一套“标准化”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包括定岗、定薪、定人、定规则、定指标、定战术。然后通过“运动”推广法,坚持不懈的强化训练,指向结果。整个方案是自上而下、自洽、准确、协调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作为一个管理者,包括我自己,对管理充满了潜意识的天然崇拜。我们总是非常自信。面对效率低下、业绩不佳、士气不振、竞争激烈等问题,只要我们加强管理,不断强化管理,就一定能够改善,显著改善。这无疑是真的。科斯曾经解释过,企业之所以逐渐取代个体经济,成为社会化分工市场中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正是因为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内部契约取代单一的外部契约,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市场的效率。所谓内部契约,其实是通过管理来组织的。管理的需要,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的需要。

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从来不是要不要管理,要不要加强管理;这是一个如何管理和需要加强哪些管理的问题。闲了这么多时间,终于聊到了今天的话题:理财业务是否需要规范管理;如果有,需要什么样的规范管理。

标准化管理的两个前提

我们不谈PPT上标准化管理的定义。基本上来说,规范化管理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有一个可以作为标准的标准;第二,标准本质上是可以复制的,而不是形式上的模仿。那么,第一个问题是,当今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有没有一个可以提炼总结的最佳实践,然后成为一个标准?如果没有这个标准,规范管理的标准从何而来?

在我听说的几家正在进行标准化管理改革的公司里,我发现其实大家都没有深究这个标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有的公司甚至直接或有意混淆“标准”和“目标”,把自己当年要达到的绩效目标作为规范化管理的前提,然后逐一分解,转化为层层的效率指标约束,进行定岗定员流程的安排。严格来说,这不是标准化管理,而是德鲁克几十年前提出的目标管理。

重点是目标管理的重点是:①组织内部目标的充分沟通,②形成合理的目标计划,③目标的最终实现;并不是严格控制实现目标的路径、方法、策略和过程——虽然目标管理并不排除必要的财力和人力的约束。标准化管理就是寻找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的最佳秩序,针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规范高效的活动标准,并大力执行。标准化从它的起源到普及,都是基于性能的客观标准(产量、生产速度、生产成本、次品率等。)的传统产业组织,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并且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大量的动作、环节和流程可以提炼、规范和模仿。所以,如果MBO强调人,强调人的知识,强调人的自觉努力和努力的结果;然后,标准化管理强调的是事物、事物的过程、事物的过程监督、过程执行是否符合标准。

可能的误操作

我没有说这两者孰优孰劣,或者是否可以有机结合,但可能的“误操作”是在标准化管理的外衣下达到目标管理的目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组织内会有很大的压力。因为广大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会发现,一方面,他们需要放弃原有的管理模式、行动和习惯以及他们所谓的“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管理偏好,他们必须遵循统一的、不容置疑的流程、规范和行动标准。这样一来,自然要填更多的表格,统计更多的效率指标,使用更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接受更复杂的绩效考核体系。

另一方面,组织在没有与他们充分讨论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实现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别忘了,他们的行动、资源和策略已经被“标准化”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组织要求经理和员工对结果和过程负责。这里强有力的假设是,正在实现的标准化必须是全面的和正确的(既不过早也不过度标准化)——只要实现了,就一定会取得成果。毫无疑问,这对公司高层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极高的要求。

进一步,我们理解标准化和MBO的区别,其实就是泰勒和德鲁克的区别,也是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的区别,老麦指出,每一个管理决策和措施的背后,都有一个人性假设,影响甚至决定着管理决策和措施的制定和效果。X理论认为人有消极的工作动机,Y理论认为人有积极的工作动机。X理论假设普通人天生懒惰,工作越少越好。他们没有主动性和思考能力,如果可能会逃避工作。因此,只有在仔细的指导下,他们才愿意接受这份工作,所以管理者需要给他们施加压力。Y理论假设人在工作中的身心投入和在娱乐休闲中一样。工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有自我调节、自我监督的能力。人们愿意为集体目标而努力,并会在工作中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x和Y在横轴的两端,现代管理者的每一个动作的假设都是在两个水平之间选择一个点。

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可能多虑了。毕竟每一个管理动作其实都是有风险的。不过,总的来说,我想对准备采用标准化管理的组织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想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标准化)还是目标管理(MBO)?

2)你的管理假设是什么,X还是Y;在目前财富管理行业的竞争下,应该更偏向Y还是X?

3)场景和过程哪个更重要;工具和标准哪个更需要?

自然没有标准答案。否则,管理者应该做什么。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标准化的问题。

这个案例让我想起了经济学中最经典的辩论:自由放任vs政府干预。一百年来,亚当?斯密的追随者和凯恩斯的追随者围绕这个话题撕了无数个回合。有趣的是,人类社会和我们的经济实践也反过来为两边的支持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有时候,放任自流给出了终极答案;有时,政府会进行干预,想出解决办法。1974,一生追求并信奉自由主义的战士哈耶克和一生致力于干预经济、实施政府和国际组织作用的弥达尔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或许,理财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好不好,如何让它发挥作用,还要拭目以待。

李叔叔

中国FA实验室研究员,前顶尖财富管理公司副总裁,资深行业媒体人。

研究方向:财富管理与投资理财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训与知识管理、商业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

联系我:FALAB@newbank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