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英国食品上市公司有多少并购?

光明食品集团近日再次宣布海外收购。其子公司益民第一食品厂(集团)有限公司与意大利米兰的丰塔纳家族达成协议,收购意大利橄榄油制造商萨洛夫集团的多数股权。以光明食品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大型食品企业频繁进行海外并购。由于国内自然资源的限制、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以及政策的鼓励,食品企业“走出去”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加速。但融资问题仍是瓶颈,并购后的整合也是重要考验。

光明集团海外动作频频。

目前,光明食品集团尚未披露意大利萨洛夫集团的具体收购金额和股权比例。萨洛夫集团专业生产和销售橄榄油,旗下有Sagra和FilippoBerio两大著名品牌,总部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区。目前营收约3.3亿欧元,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在美国和英国是市场领先品牌。

光明食品集团表示,将利用中国市场的增长机遇,整合现有的国际网络,努力保持意大利市场的本土优势,扩大企业规模。光明食品集团收购萨洛夫集团有着明确的战略意图。目前,光明的经营范围包括乳制品、糖、酒、休闲食品和罐头食品等。收购萨洛夫弥补了其在橄榄油行业的空缺。橄榄油行业在中国刚刚兴起,正是进入的好时机。

据了解,今年年初,光明食品集团赴欧洲寻求潜在收购项目。今年5月,光明食品集团与英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ApaxPartner旗下基金就收购以色列最大食品公司TN UVA 56%股权达成初步收购协议。以色列Tnuva食品公司已有超过85年的历史,业务包括生产和销售各种食品,包括乳制品、冷冻蔬菜、禽蛋制品、肉制品、糕点等。

近年来,光明食品集团收购了多家海外公司的股份,包括法国波尔多最大的葡萄酒经销商Diva,澳大利亚的Vitamay、Manason和新西兰的New Wright Dairy。其中,2012,165438年10月,光明食品集团完成对英国Vitamax公司的收购交割,以180万英镑现金收购后者60%股权,置换其9亿英镑债务,成为当时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2013年7月,光明乳业投资的新莱特乳业在新西兰成功上市。上市后,光明乳业投资收益超过4亿元。

根据其M&A路径,光明食品集团的外国M&A专注于其相关产业,如乳制品、糖和甜味剂、现代农业、烈酒和葡萄酒。根据光明食品集团此前公布的三年战略,公司希望到2015年,将国际业务指数和海外销售占比分别提升至20%和25%。目前光明食品国际化经营指数约为13%,海外销售占比约为15%。

食品行业成为海外投资新宠。

12年7月,弘毅投资宣布斥资约9亿英镑收购英国餐饮品牌Pizza Express。这是欧洲餐饮业近五年来最大的一次合并。披萨快递1965成立于英国伦敦。是一家以正宗意大利披萨为主的连锁休闲餐厅。目前在英国有435家门店,在世界其他地区有70家门店,其中大中华区有22家。

弘毅投资首席执行官赵令欢表示,目前,中国迎来了跨境投资的系统性机遇。在此次收购中,PE投资人基于中国市场的需求“请进来”海外成熟品牌,将中国城市化和消费升级产生的强大市场需求与海外成熟品牌有机结合。

复星国际还于7月与西班牙著名火腿和白酒制造商奥斯本集团签署战略联盟,将通过旗下中国电力基金投资奥斯本集团,复星将收购奥斯本集团20%的股份。复星最近也在加强食品和餐饮领域的对外投资。201165438+2003年10月,通过子公司以新台币3.6亿元(约合人民币7700万元)参股台湾省戈薇面包店,获得20%的股份;今年2月,通过子公司参股马来西亚著名餐饮连锁集团“食物的秘密”。

2月,中粮集团宣布与总部位于荷兰的全球农产品及大宗商品交易集团Nidera签署协议,收购其565,438+0%股权。4月,中粮集团斥资6543.8+05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香港的来宝集团农产品部565.438+0%的股权。此外,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持股比例为565.438+0.49。中粮集团表示,来宝农业将作为中粮集团海外采购平台,将其上游粮源控制与中粮集团下游加工配送网络直接对接,助推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

消费升级与政策支持

近期食品企业频繁收购海外企业,主要是国内客观资源约束和国家战略的支持。政策支持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业内人士分析,耕地短缺、环境污染、农业经营分散,造成国内缺乏集养殖、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为一体的公司。该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海外收购具有全球整合能力的企业。预计2014下半年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农业和食品领域进行海外收购。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食品行业M&A活跃的原因:一是龙头企业寻求收购国外高端品牌和上游产业链资源,加强产业链控制和自身竞争力;其次,中国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加大,上市路漫漫。加上部分投资者的退出要求,行业间并购一直活跃;此外,随着政策监管和消费者品牌消费意识的增强,食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并购成为较好的选择。

和君咨询合伙人颜强也认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并购仍将保持活跃,最活跃的领域将集中在酒类产品、乳制品和休闲食品领域,中国食品企业将继续“出海”。

然而,中国食品企业的海外并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指出,国内食品企业进行海外并购,通过并购做大做强是一种普遍做法。国内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上升,迫使食品行业转向海外寻求资源。而中国企业只能通过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进行海外收购,商业银行对海外并购并不积极,导致中国企业在竞标中并不具备资金优势。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彦林指出,中国食品企业海外并购的难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是中国较大的食品企业大多有国企背景,不容易被习惯市场竞争的海外企业接受;二是中国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和不断爆出的质量安全事件,成为海外企业衡量中国并购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