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包括哪些方面?
一、公司治理决策机制
公司治理的权力体系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决策机制解决的是如何在上述机构中科学合理地分配公司权力。决策机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
(二)董事会的决定
1,董事会的决策权。
股东会闭会期间,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除股东大会拥有或授予其他机构的权力外,公司的所有权力应由董事会行使或授权。董事会的重大决策权在不同国家的立法中有所不同,但主要的或类似的决策权包括:(1)制定公司的经营目标、重大政策和管理原则;(二)选聘和监督经理,决定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和奖惩;(三)提出利润分配方案,供股东大会审议;(四)修改和撤销公司的内部规章制度;(五)决定公司的财务原则和资金周转;(6)决定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工资和劳动关系;(7)代表公司签订各种合同;(8)决定公司的整体福利;
3.董事会的决策模式。
董事会会议的决议以投票方式作出,每人一票。在投票出现僵局的情况下,主席往往有权行使裁决权,即投出决定性的一票。
另一方面,对于公司治理的决策机制来说,公司决策是一个从分歧、协商、妥协到形成统一认识的过程。除了上述决策权的分配,按程序决策是各级有序决策的前提和前提。决策程序一般可分为决策准备、决策方案生成、决策方案讨论和最终决策(形成决议)四个阶段。
第二,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指公司利益相关者针对公司经营者的经营成果、经营行为或决策所实施的一系列客观、及时的审计、监督、监察行为。公司内部权力分离与制衡原则是设计和安排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一般原则。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包括股东会和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和制约,以及两者权力的相互制衡和监督。
2.股东大会的监督。
具体来说,股东大会对公司经营活动和董事、经理的监督是:(1)选举和罢免公司董事、监事;(二)对玩忽职守、不履行诚信义务的董事提起诉讼;(3)有权阅读公司董事会经理人员的业务活动和有关会计文件,以了解和监督公司的经营情况,这是知情权和监督权;(4)通过公司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监督。
(2)董事会的监督机制。
董事会的监督表现为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是一种制衡关系,通过行使经理层的任免权,制定重大的、长远的战略来监督其决议是否执行,经理层是否称职,从而约束经理层的行为。
(3)监事会的监督机制。
监事会是专门行使公司监督职能的机构。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作为出资人代表行使监督权。监事会以董事会和经理层为监督对象。监事会可以进行会计监督和业务监督,可以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根据大多数国家的公司法,监事会列席董事会会议,了解决策情况,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监督。
一般认为,监事会的监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知管理机构停止违法或越权行为;(2)随时调查公司的财务状况,查阅文件和账簿,有权要求董事会提供资料;(3)审核董事会编制并提供给股东大会的各种报表,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审核意见;(4)监事会认为必要时,一般在公司出现重大问题时,可以提议召开股东大会。
此外,员工和工会也可以在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中发挥监督作用。员工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有权维护自身利益,关注公司利益,监督公司经营。行使其监督权的方式和途径是:一是选举职工监事进入公司监事会;第二,通过公司工会行使监督权。
第三,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
(一)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
公司治理机制本质上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契约的组合。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看,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解决的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包括代理人的道德风险成本)和代理人的激励问题,是一种关于公司所有者(股东)和经营者如何分享公司经营成果的契约安排。
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旨在使经营者获得与其经营企业所付出的努力和所承担的风险相对应的收益,同时使其承担相应的风险和约束。其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者的潜力和效率,实现公司利润,即股东利益最大化。通过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博弈,最终实现股东和经营者“双赢”的利益格局。
(二)公司治理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通过实证研究和总结,国际公司治理研究者基本认为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奖励激励机制
对经营者的奖励激励可以由固定工资、股票和股票期权、养老金计划等组成。
现代西方公司聘用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业务部门或子公司的经理)一般采用激励合同,将固定工资、奖金、股票等短期激励与延期支付奖金、股份、股票期权、养老金计划等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在美国公司,根据长期业绩支付的激励薪酬比例很大,总经理固定薪酬比例不高。奖金等与公司效益挂钩的奖励形式部分意义重大,长期激励薪酬可达其总收入的40-60%。综合计算,有的年收入甚至能达到几千万美元。
(1)固定工资。固定工资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其优点是稳定性好,无风险,缺点是缺乏足够的柔韧性和高强度刺激。
(2)奖金和股票。奖金和股票与经营者的业绩密切相关。对于经营者来说,有一定的风险,激励性强,但容易引发短期行为。
(3)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指允许经营者在一定期限内以接受期权时的价格购买股票。如果股价上涨,经营者的收入就会增加。这种方法对激励经营者的长期行为作用显著,但风险很大。时间越长,经营者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
(4)退休金计划。有利于鼓励经营者的长期行为,解除其后顾之忧。
2.剩余控制权与管理层控制的激励机制。
剩余控制权激励机制,通俗地说就是股东和经营者约定分享公司经营利润的一种激励方式。
管理控制权激励机制使经营者拥有职位特权,享受职位消费,能给经营者带来形式报酬激励之外的物质利益。比如豪华的办公室、汽车、合意的员工、出差去景点等等。
3、声誉或荣誉激励机制
这种激励属于精神激励的范畴。声誉、荣誉和地位是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的重要因素。高层管理者或职业经理人非常重视自己长期职业生涯的声誉。声誉和荣誉激励一方面可以使经营者获得社会赞誉,产生成就感和心理满足感,另一方面可能意味着未来的货币收入。
4.雇佣和解雇的激励机制。
除上述货币支付外,公司的资本所有者还行使雇佣和解雇经营者的权利,作为其机制手段之一。雇佣和解雇对经理人行为的激励是通过职业经理人人才市场的竞争来实现的。这种激励模式与上述的声誉激励有关。声誉是管理者被聘用或解聘的重要条件。管理者越重视声誉,这种激励手段的作用就越大。
对于公司治理激励机制的完善,有学者建议需要完善以下制度:(1)完善经理任免制度;(2)完善公司内部收入分配制度;(三)建立经营者风险抵押金制度;(4)完善和加快经理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重视经理市场、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对经营者的约束所产生的激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