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摘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为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和分析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上市公司的社会形象,还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使信息使用者产生不信任感。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质量薄弱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反措施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1.1信息披露不真实。信息披露的不真实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润造假。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采取多筹多摊的方式,将不该计入本期的费用计入;一些上市公司甚至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在账面上扭亏为盈,诱导投资者。第二,盈利预测造假。很多公司为了上市时尽可能多的筹集资金,往往会在盈利预测中做虚假陈述,甚至故意操纵盈利预测,发布误导性信息。三是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信息时,往往采用发布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手段。
1.2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如果不及时公布,信息的相关性就会降低。在证券市场上,如果信息披露及时,投资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相反,如果信息披露不及时,不仅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部分知情人还可能利用时间差进行内幕交易,牟取暴利。目前,上市公司实际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市公司会提前披露有利的会计信息,但会延迟披露不利的会计信息。
1.3信息披露不充分。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要求信息披露各方依法充分、完整地披露所有法定事项的信息,不得有遗漏或缺失。但在实践中,一些上市公司报喜不报忧,往往隐瞒一些事实,误导投资者。主要表现为偿付能力、或有事项、关联交易等信息披露不足。
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薄弱的原因分析
2.1会计法规不健全。在我国,虽然《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工作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相继修订,但由于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相关法规不健全、执法环境差、执法者自身素质低、对违规者处罚不力等原因,会计法规的执行情况仍不理想。就现有的会计管理法律法规和会计管理制度而言,还存在观念滞后、规定模糊、监管手段不明等局限性。
2.2社会监督不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督主要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审计来完成的。虽然其他社会机构或组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管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相关法律将其纳入监管主体范围,赋予其监管责任。以会计师事务所独立审计为主的会计信息社会监督,可以督促上市公司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但从目前的监督效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这种社会监督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
2.3上市公司故意违规操作。上市公司管理层受利益驱动,披露会计信息不准确。
期刊文章的分类查询在于期刊库,因为在现代股份公司中,股东和委托管理公司的经济利益倾向于增加利润,往往借助会计技术达到自己的目的。此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证券市场也成为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舞台,公司盈利等利好消息有利于吸引投资者。因此,提高公司股价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且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不长,一些成熟的观念和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很多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上还不成熟,所以这样产生的信息往往不能完全达到规范的要求。
2.4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具体来说,一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严重失衡。股东大会多是装腔作势,难以有效监督公司管理者。大股东干预上市公司日常决策的现象屡见不鲜。第二,从公司董事会的结构和职能来看,很多由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的上市公司,董事大多还是原来的董事或经理,习惯于既管决策又管经营。第三,从监事会的监督来看,其监督职能弱化,缺乏权威性,部分监事因缺乏法律、财务等专业知识而无法行使职权。许多公司的主管。上市前由现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副手或助理担任,从原来的上下级关系变成了现在的相互制衡,其监管难度可想而知。
3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3.1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一个会计准则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它将是无用的。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会计准则实施机制。同时,不断完善会计法规建设,从制度层面防范会计违法行为。会计法规的作用在于其具有很强的约束性。通过规范具体的会计业务,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结果,最终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3.2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一是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建立股东对经理层的强有力约束,建立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基于契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第二,理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解决国有产权主体的缺位问题;第三,通过权利分配、权利制衡和信息披露机制,降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中的会计舞弊风险;第四,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相关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经营者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五是改变防止经营者短期行为的激励措施,对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薪酬与短期薪酬支付分开。
3.3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如果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水平,就很可能出现会计信息错误。当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时,即使其专业水平再高,也会出现会计信息造假。因此,必须把技能培训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就是说,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高水平的职业素质是规范会计职业的前提,职业道德意识的提高是规范会计职业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能够抵御和化解外界的威胁和利诱,依法办事,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杜绝会计违法行为。
3.4完善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成立审计委员会。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加强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使董事会的内部组织适当外化,从而形成一定的监督和约束力量,加强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同时,在独立董事制度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有助于对会计信息主体进行重新监督。鉴于管理层负责编制和提供会计信息,管理层的任命明显受大股东意志支配或影响,为防止内部人控制,平衡管理层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权利,在公司治理实务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受管理层支配的会计信息进行重新监督。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指导和协调公司内部审计和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确保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摆脱管理者的控制,实现对注册会计师质量的再监督,从而为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3.5加强执法力度。为了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主体,应将会计信息失真纳入企业领导人的约束体系,不能让会计人员发挥其不应发挥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应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衡量标准,使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远远高于其收益,摆脱当前舞弊收益大于舞弊成本的现象,从经济收益上切断对会计信息舞弊的偏好。
[2]李翔,郑风。会计信息披露需求。来自证券研究机构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6(3)。[3]递减齐琦。浅析会计信息的优势[J].会计通讯,2006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