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1,电流比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表示企业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反映企业用能在短期内转化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营业周期内能够变现或使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应付税款、其他应付暂付款、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流动比率越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大,但过大的比率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和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合理的最小流量比为2。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又称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了所有者权益保护债权人权利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产权比例=(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公式中的“股东权益”也是所有者权益。
一般情况下,产权比例越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产权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在评价偿债能力方面的作用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偿债安全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健全性和自有资金对债务风险的承受能力。
3.或有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或有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的保护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或有负债总额=商业承兑汇票贴现金额+对外担保金额+未决诉讼及仲裁金额(贴现及担保引起的诉讼或仲裁除外)+其他或有负债金额。
4.赚取利息的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一定时期内息税前收益与利息支出的比值,反映了盈利能力对偿债的保证程度。其中,息税前盈利总额是指利润总额和利息支出总额,利息支出是指实际发生的贷款利息和债券利息。计算公式为:已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计算公式中的“利润总额”包括税后利润和所得税;“利息支出”是指支付给债权人的所有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和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其中包括: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一般情况下,赚取利息的倍数越高,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一般认为指数为3时比较合适,长期来看至少要大于L。
5.有息债务比率
有息负债比率是指某一时点有息负债总额与总负债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负债中有息负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偿债(尤其是付息)压力。计算公式如下:有息负债率=有息债务总额/债务总额*100%。
有息负债总额=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