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司转移支付?
①政府转移支付。大部分具有福利支出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养老金、退休金、失业津贴、救济金和各种补贴;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转移支付。因为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政收入返还给个人,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
②企业转移支付。通常指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拨款或捐赠,以及对非企业员工的人身伤害赔偿等等。转移支付客观上缩小了收入差距,对保持总需求的稳定,降低总需求摆动的幅度和强度,稳定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常萧条来临时,总收入下降,失业增加,政府分配的社会福利支出必然增加。这样可以增强购买力,提高有效需求水平,抑制或缓解萧条。当经济中存在过度需求时,政府可以减少转移支付,这可以抑制总需求水平的增加。当然,对于过度膨胀的需求,这种抑制作用微乎其微。
③政府间转移支付。一般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贴。转移支付的数额一般是根据一些社会经济指标来计算的,如人口、面积等,以及政府承担的一些社会经济活动的统一单位支出标准,如教育、治安等。政府间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因地理环境不同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政府收入差距,以保证各地区政府能够按照全国统一的标准有效地向社会提供服务。
转移支付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二是横向转移,三是纵向和横向混合转移。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原则是:公平、效率和法治。1994分税制改革前,我国做了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的概念是1994分税制改革后从西文引入的。我国中央财政从1995开始正式实施过渡性转移支付办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的支出分析框架,政府转移支付有两个层次。一种是国际转移支付,包括对外捐赠、对外提供商品和服务、向多国组织缴纳会费;二是国内转移支付,包括政府对家庭的转移支付,如养老金和住房补贴、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补贴、政府间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等。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预算收入。在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分类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