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

如何用指标看年报?对于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三种财务报表来说,没有一定的专业财务知识,大量的报表数据是不容易读懂的。但是只要你掌握了这些指标,相信你也会成为理财专家。(1)利润表作弊1。市销率:与市盈率相比,该指标是上市公司股票市值与公司销售收入的比值。上市公司市盈率与营销比率的关系对股价波动来说,营销比率比市盈率更可靠。根据国外的统计,一般情况下,营销率等于1是最合适的。在这个指标中,销售收入是最重要的。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不断增加,但利润没有增加,那么企业的价值就会被重新评估。一般情况下,企业总是先提高收入再提高利润,所以收入比利润更真实,营销率比市盈率更有效,收入比利润更快反映企业情况。(由于企业和审计机构提前确认销售收入甚至弥补销售收入并不困难,只有在能够排除公司造假行为的情况下,这一结论才能成立)。2.毛利率:即销售毛利除以销售收入。要跟踪毛利率的变化,要看历史情况。高毛利率的现象不会持久(垄断行业除外),低毛利率的现象也不会持久。所以,如果一个企业在低毛利率的情况下业绩稳定,一旦价格上涨,利润的增加会非常明显。反之,如果毛利率过高,说明公司业绩一直稳定,毛利率稳定的行业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3.操纵三项费用:所谓三项费用,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也可称为期间费用),理论上很难操纵,而管理费用是最难操纵的,最可控的管理费用是“应计”。比如有的公司计提绿化费和福利费,有的公司计提坏账准备,有的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些都会计入管理费用。这些规定大多不影响流转税,只是上市公司弄虚作假、隐瞒利润的一种手段。当然,如果反过来,也可以是故意增加利润的手段。比如钢铁企业资产减值,计提坏账。但如果资产在一定时间后突然变得有价值,公司冲回预提费用,当期利润也会大幅增加。此外,贬值也是操纵利润的一种方式。总之三项费用变化无穷,好的企业一般会保持三项费用相对稳定。在一个正常的企业中,三项费用与销售收入成正比,比例会更低(确切地说,期间费用与销售收入成正比,并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企业在扩张的同时,三项费用并没有同步增长,这是挖掘企业潜力的结果。这样的企业是有价值的。4.最终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获得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减去三项费用得到的;营业利润加减其他收入加减投资收益获得税前利润;净利润是从税前利润中减去所得税得到的。净利润减去少数股东权益,即为最终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该指标加上期初可分配利润余额,即为期末最终可分配利润余额)。(二)资产负债表的欺骗资产负债表是关于资产和负债的报表,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资产,第二部分是负债。其中,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也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资产负债表中有六个指标需要注意。1.资产负债率:总负债除以总资产。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在50%左右(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般限制在50%-70%,高于100%就要警惕了)。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净资产是1亿元,那么它也有1亿元的对外负债,相当于用了2亿元的资产。当然这个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来定。2.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企业利用净资产赚钱的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大于银行贷款利率至少20%。还要注意总资产收益率,即净利润除以总资产,更准确地反映了企业使用全部资产的能力。如果净资产收益率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那么借款肯定是对其有利的。如果有的企业负债率达到99%,它的净资产收益率很高,其他企业的净资产为负,看这个指标就没有意义了。用总资产收益率来计算更可靠。(净资产收益率必须与公司的历史时期相比较,与同行业的公司相比较,才能准确反映其在市场中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实力。) 3.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这个比例不能低于1,最好大于2(闻所未闻!),说明其处理短期负债的水平足够大。速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减去存货,然后除以流动负债。速动比率一般不能低于1。(从什么角度来看,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成长性有时是矛盾的。太安全意味着增长不足,银行等债权人更希望这个指标过大;股东和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投资人宁愿太小,这是利益导向的选择。4.存货周转率:是主营业务成本除以存货的结果(在会计学中,按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计算。如果公司业务比较简单,基本可以用主营业务成本来代替销货成本),其中存货数据一般是年初和年末的平均值。这个指标不直观。期末存货金额除以当年销售收入。这个数字不能超过20%。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库存相当于两个多月的销售额。太多,说明产品积压,资金占用过多,可能是企业的预警信号。最好的是,无论是成品、半成品还是原材料,都不能超过一个月的销售收入。5.应收账款周转率:一般用销售收入除以应收账款。当然比例越高越好。如果要判断一个企业应收账款的多少,主要看其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能超过20%(越少越好!)。(3)现金流量表看现金流量表,主要是看企业的利润是否真实,是否隐藏利润,是否有发展前景。现金流量表一般有三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如果企业的现金流量余额为正,说明企业生产经营后的资金已经流入企业,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重点是要看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正,这是企业的根本。在很多企业中,总体现金流量余额为正,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被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为正所弥补,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差或市场生存能力差。当然,如果最后连现金流量余额都是负数,那就不言而喻了)企业的年报还应该提供一个附加项,即列出企业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差额。在此表中,可以详细了解资产减值、坏账准备、资产折旧、存货变动、应收账款变动等项目对现金流入的影响。通过这个表,基本可以判断企业的真实业绩。(四)报表分析被粉饰的报表往往会在很多方面露出马脚。只要投资者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拿出精挑细选、货比三家的购物精神,多方面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对拟投资对象的现状做出更好的判断,从而有效地捍卫自己的利益。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主要披露三张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上市公司有可以控制的子公司的,还应披露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由于合并财务报表反映了上市公司和控股企业的整体情况,所以我们更注重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大多数投资者习惯于查阅公司的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少数几个指标,对财务报表不做深入研究。事实上,如果公司有粉饰报表的动机,这些指标很可能被操纵。为了更好地判断公司的情况,投资者可以采用以下报表分析方法:一是表间分析法。即综合衡量公司财务报表之间的相关项目,关注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疑点,从而了解企业真实的利润质量和资产质量,防止单一报表的误导。二是财务比率分析法。比较公司同一会计期间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计算比率,判断其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三是周期分析法。对公司不同时期的报表项目进行动态对比分析,判断其资产负债结构和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四是公司间比较法。与同行业、同类型的其他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公司在集团中的优劣势和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