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利弊?
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对外投资国。
第一,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国内就业矛盾悬。对于劳动密集型和非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寻找廉价劳动力是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的核心问题。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平均价格低于西方国家。因此,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在设立跨国分支机构时,会考虑这一因素在企业扩张规划中的地位。严重依赖劳动力的企业可能倾向于在中国设厂,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办厂也给中国带来了好处——增加了国内就业岗位,及时解决了部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缓解了当前沉重的就业压力带来的混乱局面,从而确保了社会稳定。
2.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是指外国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副产品,包括工艺溢出和人力资源流动效应等。这是由技术知识本身类似于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即非竞争性和多样化排他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来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以市场换技术”投资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否会有溢出效应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的投资者。
型,二是东道国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垂直投资是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外国投资者利用比较优势原则在国家间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在it主导的生产链中,中间产品的进口会增加。民族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熟悉竞争规则,加强创新,广泛应用和传播中间技术的积极作用,促进最终产品的完成和扩大成品出口,从而缩小与国外公司的差距,逐步与之竞争。这就是所谓的“边做边学”效应。
3.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逐渐在中国
在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外资带来的发展项目和方案也促进了国内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兴产业主要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外商特别青睐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最为迅速。近年来,金融领域出现了突出的创新,其中金融工程是新兴产品的代表。中国入世后,实现了逐步开放市场的承诺,大量外资银行进入,带来了全新的金融理念和金融产品,为国内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我们国内的同行也开始引进和
新兴金融产品的自我发展促进了金融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与此同时,中外合作开发的新项目比例增加。这种模式为国内人员和国外技术人员的频繁交流提供了平台,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增多,进一步促进了溢出效应。
二、引进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之处
1.国内资源浪费严重,生态失衡。中国自然资源丰富,这是吸引外国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但最终产品的国内市场并未如预期形成。外国投资者的垂直投资多为加工,这使得中国的贸易演变为加工贸易的形式,也就是说,中国的生产线只是一个加工链。外商花费中国的资源进行无节制的生产开发,最终产品可以在中国广阔的市场上大量销售,既避免了国内生产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又获得了不菲的利润,可谓一举两得。而中国却以大量的环境破坏为代价获得了所谓的发展,这是为外人服务的发展,也是最不利的发展。此外,外国直接投资支持了大量出口,出口贸易持续增加,资源以实物形式存在于进口国。这种外流效应不仅减少了中国居民和企业使用资源的机会,也便利了进口国的发展,浪费了资源,对经济发展构成了竞争性威胁。
2.经济发展模式的偏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拉美一些国家走上了外向型开放道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外资,导致外资规模失控,资本流入流出失衡,造成对外资的过度依赖。外资的进入确实使拉美国家的GDP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然而,当全球产业趋势发生变化,跨国公司撤出投资,转投其他国家时,这些国家很快出现了经济衰退和动荡,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未恢复。而所谓的拉美国家,并不是这种拉美美化现象所独有的,以牺牲本国经济为代价实现短期阶段性而非长期高速发展。由于中国企业依赖国外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处于被动地位,出口国内高科技产品。
我们的支撑能力很低。因此,在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对外资依赖严重的条件下,中国出现了“外部经济崇拜”和“内部经济歧视”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以广东为例。一方面,外生经济区域的发展迅速推动GDP增长,另一方面,内生经济主体难以分享GDP增长和繁荣带来的“红利”。此外,由于对外资引进的监管不是很规范,一些无良外商打着投资的幌子进行投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预期人民币升值势头强劲,大量资金流入中国,其中不乏“热钱”。这些热钱在人民币升值大赚一笔后会迅速出逃,不仅会降低我国经济的收益,还会加剧不稳定性。
定性的。这种偏离的格局会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存在隐藏的矛盾和危机。
3.导致“富而不富”的怪圈。最近中国一直高!“#增速迅猛发展,经济形势多姿多彩。因此,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仍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被视为神话的创造者。这部分归功于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外资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中国的GNI(国民总收入)水平并没有实现与GDP同步的快速发展。换句话说,在中国的高GDP下,居民的收入并没有达到同样富裕的水平。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怪圈”。为什么会这样?首先要明白,GDP的核算包括了一个国家长期经营发展的外资企业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而中国更多
高水平的GDP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资实现的。外资企业良好的经营效益带动GDP增长的同时,发展形成的大量利润也被外商占据。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总收入自然不会与GDP同步增长,GNI小于经济发展所创造的财富,导致了中国国富民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奇怪现象。
抱歉,计量经济学明年才开始学。数据太早了,是2003年的,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