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酸门”:冷链不冷生鲜变酸|光明乳业冷链

光明牛奶酸败后的第四天,9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杨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质监部门已责令光明公司进行全面质量安全整改。目前,上海市质监部门已向生产厂家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其严格按照规范生产,同时将立即开展车辆管理和冷链管理大检查,加强对司机、配送员、仓库管理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冷链管理和食品安全意识。

4月份发生了4起食品安全事故,从生产过程中掺入碱水,到奶酪片菌落总数超标,再到牛奶变酸奶。光明牛奶的发展会一路光明吗?

冷链不冷,鲜奶变酸奶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投诉乳制品“被杀”,光明牛奶陷入牛奶酸败门。也用事实说明了质监部门对光明乳业的抽检并不太多,但也不够。

9月8日,沪上多个区的“光明隋欣订阅”订阅用户发现,220ml光明小口瓶鲜奶(食用生产批号:20120907)味道奇怪,疑似变质。光明乳业随后通过官网发布公告称,截至当天下午,该公司共收到952起关于小瓶鲜奶的投诉。

根据光明乳业的澄清公告,2012日上午,公司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上海乳品四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口瓶鲜奶发生酸败,经初步分析,产品发生酸败的原因是该批次产品出厂下线后存放在大型冷库中。为满足9月8日送奶上门服务,在送奶前移库过程中,部分产品因车内温度不符合标准而酸败。

矛盾的是,这次涉事的送奶公司给出的解释是,牛奶有异味是因为“昨天(送奶公司)员工有失职行为,在关闭冰柜门时关掉了空调”。

面对这一说法,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龚燕琪表示,公司公告的解释是通过调查研究给出的真实原因。“之所以在事故当天下午发布官方公告,是因为真正的原因已经调查清楚了。”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建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原料奶对奶源要求高,需要冷链运输。市场价格比常温奶高20%左右,利润空间大,但保质期短,容易造成亏损。常温奶成本低,保质期长,有利于库存周转,产生的整体净利润略高。蒙牛伊利主要生产常温奶,光明乳业是原奶企业的代表。

“据说天天低温直送的鲜奶有问题,但光明乳业的回答不仅自相矛盾,而且含糊其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专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原奶的生产技术并不难,关键是冷链的建设,强调各个环节都在冷藏环境(0-4摄氏度)下进行,保持不间断。

此次涉及的鲜奶的生产销售路径应该是:生产后的鲜奶存放在冷库中,产品由冷藏车从工厂送到配送中心,然后直接送到社区奶站,放入小区内的小型冷库,再由送奶员送到各个门户。在城市地区,每个送奶工平均负责200户家庭。

因此,该专家质疑:鲜奶的用户分布在上海各地,一天就有近千起投诉。如果按照光明乳业的解释,车辆温度有问题,为什么这么多车辆同时出现问题?另外,如果车辆出了问题,上海目前的高温和冷链要求的差距是0-4摄氏度。即使不需要任何仪器来测量,也能直接感受到为什么光明乳业会在运输过程中不断向消费者输送明显温度错误的牛奶。

乳业专家王丁棉也质疑,上海的配送早上一两个小时就能到。即使配送车辆出了问题,鲜奶也不可能在离开冷库后的两个小时内酸败。这起事故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

向建军表示,光明乳业的漏洞主要包括:一是在管理方面,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做到生产各环节衔接顺畅,产品信息反馈及时;第二,在内部监管方面,这个问题主要是内部监管不力,没有把好“质量关”。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监控。

严查就得严惩

这已经不是光明乳业第一次因为产品运输出现质量问题了。今年7月20日,光明乳业被广州工商局查出产品菌落总数超标。为此光明乳业表示,菌落总数超标是因为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挤压损伤和销售环境温度不稳定。

不仅如此,6月15日,安徽颍上县6名小学生饮用光明牛奶后出现呕吐等症状。同月28日,光明乳业27日在生产过程中掺入碱水,导致其优倍牛奶出现质量问题。事件发生后,光明乳业召回了“问题牛奶”。此外,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发布了第二季度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检情况。澳德华乳业(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光明奶油(2012年4月23日生产)和上海光明奶酪黄油有限公司凡高乳业分公司2012年2月23日生产的50%降脂奶酪片菌落总数超标。

对于这些在生产和运输中犯下的低级错误,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在8月28日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18年会上也表示:中国乳企在生产硬件设备上是世界领先的,管理水平也不差,有先进的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不可妄自菲薄。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界的程度!“所以抽(查)会要了你的命!”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食品安全有不同的法律,这些法律对同一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给企业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即使按照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法》,有质量问题的食品最高价格赔偿可以是十倍,这对于年营收上亿元的乳企来说,也是轻微的处罚。所以食品安全要用重罚。

过度扩张导致低级错误反复。

刚刚披露的光明乳业2012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6461亿元,同比增长16.49%;净利润9668万元,同比增长31.89%。这个成绩远远好于伊利、蒙牛等国内其他大型乳企。光明表示,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来自于鲜奶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常温产品结构升级的推动。

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63.63%,财务费用451.9万元,同比增长99.34%;广告及营销服务费占销售费用的63%,其中广告费为3.32亿元;营销及销售费用8.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和26.7%。如此高的负债率和快速增长的财务费用明显影响了公司的利润和发展。

如此高的负债率源于公司的大规模扩张。2010年7月,3.8亿元用于收购新西兰Synlait乳业51%股权;2011上半年新西兰公司新增银行贷款2亿多元;此外,从2010上半年开始,公司公告募集1468万元自筹资金建设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乳品生产线马桥工业园项目。工程拖了两年,账上少了一个亿。直到9月5日,光明乳业刚刚完成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净额为139万元,用于投资闵行马桥光明乳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光明乳业去年年报显示,仅在建项目就有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