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企业信息化风起云涌,各行各业都是电子采购的声音。那么中国电子采购的发展现状如何呢?
电子采购是由采购人发起的网上采购行为,可以实现网上投标和网上谈判。电子采购不仅可以完成采购,还可以优化企业的供应链,实现订单履行信息从制造商到供应商的无缝流动。在降低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方面比网上零售和企业资源计划(ERP)更有潜力[1]。对企业降低库存、稳定物流、削弱牛鞭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电子采购活动可以通过特定的平台或系统软件在互联网上实现。该平台通常包括以下模块或技术:
招标采购:是采购业主设定交易条件和规则,选择供应商,然后通过网上公开招标的方式取代传统的谈判过程。该技术使交易价格在短时间内自动逼近底线,有效改变了采购流程[2]。
询价比价采购系统:采购时自动发出询价单,报价自动整理对比。基于互联网收集的供应商询价的最新报价,以此为基础进行采购。它是采购过程中的一个辅助工具,也是一个完美而强大的谈判工具。
协同招标管理系统:提供一个协同集成的招标采购管理平台,使采购活动的所有相关主体可以在同一个个性化的信息门户协同工作,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能使招标方的利益最大化。
电子目录采购系统:是集办公自动化、产品目录管理、供应商管理、电子采购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
二,中国电子采购平台的现状
目前,网塔信联公司是国内最具实力的电子采购平台开发商,产品包括电子招标采购系统(RAT)、物资采购管理系统(IPS)、电子招标采购系统E-BID、招标中介协同工作系统等。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涉及家电、钢铁、铁路、石油、医药、电力等多个领域。2002年,中国石油集团和和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电子采购方案、电子销售方案和电子市场方案在石油石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北京连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电子采购系统已于2005年应用于电信行业(波导公司)。天鸿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同电子采购系统应用于制造业(WISCO集团);浙江数码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电子采购平台于2007年应用于卫生用品、医药行业和房地产(鲍斯集团)。此外,平台开发公司还包括北京中联袁晶科技有限公司和欧迪办公(尚雅在线)。申请表包括中国酒店采购网和煤炭行业电子采购平台。一些公司的R&D实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平台开发方面没有激烈的竞争。
应用电子采购平台的企业一般是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对同行业企业有一定的辐射作用。但由于申请历史一般不到三年,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而言,领域相对狭窄。有数据显示,电子采购量最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石化和医药领域。2007年中国石化网上采购6543.8+0455亿元。到2006年上半年,海虹药业集团涉及招标金额超过6543.8+050亿元,实现网上药品采购500亿元。然而,教育、农业、房地产等行业的电子采购在国内仍处于边缘地位。
在政府采购方面,珠海市将采购信息化纳入65438-0999规划。2004年,采购卡系统和网上采购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报道,到2006年已经实现了完全的政府网上采购。无锡市、陕西省政府采购网相继开通。2001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招投标法,2003年颁布实施了政府采购法,2005年颁布实施了电子签名法。财政部和信息产业部据此出台了专门的管理规定,各省市也实施了一些地方性法规。2005年中央政府采购网的开通,标志着政府对电子采购的支持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可以说,中国电子采购行业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正在逐步形成。
三,发展电子采购的对策
1.媒体应大力宣传和普及电子采购知识。
目前,公众对电子采购仍缺乏足够的了解。有人认为电子采购就是电子产品或电子元器件的采购,这与一些网站的误导不无关系。比如,电子采购网是电子元器件现货经销商wtoic集团的B2C业务网站;中国电子采购网是国内电子企业促进全球贸易的门户网站。国际电子采购网是中国商务电子信息的电子信息平台。还有一批企业认为企业网站是电子采购平台。只要有自己的网站,就可以实现B2B电子商务,也就是可以实现网上采购。这些都直接阻碍了电子采购的发展。可见,宣传和普及电子采购知识是发展电子采购的必由之路。
2.企业应突破认识误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电子采购平台的使用。
近年来,许多工业市场竞争激烈,销售部门的压力与日俱增。企业必须从各个环节和角度开源节流,提高效率来应对竞争对手。采购是资金的消耗环节,节约成本对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非常重要。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新产品上市周期的缩短,采购部门不仅要配合R&D部门保证材料供应,还要提出供应及时、质量最好、成本最低的材料供应方案。因此,采购部门不仅是执行部门,而且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决策。因此,企业不仅要积极探索实施电子采购的可行性,而且要在企业信息化的浪潮中一哄而上。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电子采购的局限性。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适合电子采购的行业一般仅限于那些易于组织、管理和控制的行业,如电子制造、石油化工、医药管理等。一些领域(如工程建设项目)不适合通过电子采购进行招标,因为其项目招标通常涉及复杂的法规和大量的文件。同时,电子采购系统的主要采购方式是竞争性招标采购,并不是所有的采购方式都适合电子采购。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采购方式来决定是否使用电子采购平台。
二是计算电子采购平台节省采购成本的百分比,必须结合自身业务属性和市场情况。企业采购成本和其他经营成本一样,取决于投资、消费、市场等因素。一般电子采购平台的许可成本和网络成本都很高,初期投资和维护成本占企业资产的比例、使用平台的频率、供应商参与电子采购的积极性和投标结果、电子采购占企业采购总额的比例等都影响着平台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是否使用电子采购平台或选择哪个平台必须取决于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和所采购商品的市场均衡。要充分发挥电子采购平台的作用,需要采购方和供应链相关各方在实践中共同探讨。
3.平台开发者要加强技术难点,更多服务买家和供应商。
电子采购需要供应商的全面参与。没有供应商就没有供应,没有足够的供应商就没有激烈的投标竞争。没有竞争性采购的基本氛围,就没有供应链管理(SCM)。由于电子采购改变了传统的采购方式,参与投标的供应商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制定统一的电子目录,甚至需要投资新的软硬件。这些都增加了供应商的销售成本。显然,只有当参与电子采购投标的预期成本明显低于其他形式的促销时,供应商才会欣然参与投标。因此,广泛吸引供应商的参与是每个电子采购的任务。优迈电商纸>服务不仅是采购业主的任务,也是电子采购平台的任务。平台开发者在设计电子采购平台时,不仅要考虑买家的需求,更要关注供应商的需求。
大型电子采购平台的每个模块都必须有一个系统接口才能顺利运行。目前部分电子采购平台仍需要采购人员搜索采购信息后才能进入后续的招标程序,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实现采购。可以想象,当涉及的投标企业较多时,如果相关企业采用不同的电子采购解决方案且互不兼容,很容易形成“电子拼图”或信息孤岛,无法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采购信息整合。如果企业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招标信息,不得不使用多个系统来完成最基本的采购活动,那么多个平台的建设不仅增加了投资,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电子采购的优势已经丧失。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的集成和兼容性是
普及电子采购的技术基础。此外,实现大型ERP系统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以及与电子采购系统的对接,构建电子商务电子采购系统,应该是企业和开发者的努力方向之一。
4.国家应完善和引导相关运行机制。
目前,在中国实施电子采购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基础设施建设和组织变革阻力。这些问题不是电子采购或其平台本身能够解决的。要完善立法,通过中央政府采购网等平台做出表率和引导。应该说,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极大地促进了电子采购管理的规范化。目前,业界更关心政府电子采购的透明、公平和公正,并期待《反垄断法》的颁布。应鼓励和引导电子采购的健康发展,在各种媒体上曝光电子采购中的违法违约行为,并加大处罚力度。
深圳成功举办了跨国电子采购论坛,今年4月,中国家电协会和中国电子企业协会联合举办了新一轮跨国电子采购论坛,使我国电子采购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目前,在平台R&D企业各自为政的形势下,国家应鼓励和倡导电子采购平台开发者的交流与合作;还应尽快出台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电子采购平台的R&D活动,确保其科学、可靠、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