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烧钱的背后想要什么?

昨天在华中农业大学做了一个分享。我讲的题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以前一样,我反复强调个人认知。对于大学生来说,不管是不是创业,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创业者来说,认知的水平决定了你的格局。很多人对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这么拼命烧钱感到不解。

按照我们正常的商业逻辑,任何生意都离不开三个字——CAC、LTV和PBP。

CAC:客户获取成本,意为“用户获取成本”

LTV:终身价值,意思是“用户的终身价值”

PBP:回收期,意思是“回收期”

CAC是与市场相关的总费用(甚至包括销售、营销人员的工资等。)除以相应费用带来的新用户总数,这是一个平均值;而LTV是被收购的用户能给公司带来的总价值;对PBP的简单理解就是多长时间可以收回花费的用户获取成本。互联网公司烧钱的逻辑是花钱获取用户终身价值。当然,为了取得更好的收益,我们一般会考虑回收期,以一年以内为最佳。但限于此,互联网公司相比传统企业是拿不到这么高的估值的,互联网公司真正的价值应该是背后的数据。数据的价值和意义是互联网公司如此受资本青睐的重要原因。今年4月,我有幸参与了《人类简史》作者的分享,让我对数据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关心历史,但更关心未来。我们正在经历有神论-人本主义-数据主义的演变。以前大部分人信仰宗教,认为神或者佛可以指引他们。后来人文主义思想逐渐登上舞台,人类逐渐放弃遵从圣经,而是遵从自己,更多的听从自己的内心。就像《心经》里提到的,他们安逸了,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从外求转为内求,尽力开启自己的智慧。人文主义认为,人是权威和意义的源泉。在政治上,我们关注选民的投票。经济上,我们相信客户永远是对的;从伦理上讲,我们鼓励人们做那些只要不伤害他人就感觉良好的事情。在教育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在一个题目上做文章。但是数据时代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不了解自己,数据更了解我们!

就像我们买书的时候,经常会因为一些书的名字而买书,最后书的内容让我们失望。相反,我们应该尝试亚马逊推荐的书籍。亚马逊通过买书的历史数据,知道你适合哪本书,把同行中评价较好的书推荐给你。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有足够的生物特征数据和足够的计算能力,一个位于人类存在之外的算法,比我们更能理解人类,更能理解我们自己。但那时候,现有的权威会发生转移,数据会有权威。虽然数据未必最终正确,就像某些宗教未必正确但仍统治世界一样,数据主义也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统治世界。

我一直认为,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的管理者是最聪明的一群人,数据是如此重视互联网公司的一个更低级的原因。通过连接积累足够的数据,这些数据将决定我们的未来!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和意义,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作者孙玲,多年创业者,大学生成长导师,校园营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