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贷款发展中的问题

银行的公司业务是什么?

一般来说就是“对公司业务”,主要以公司法人、单位等客户为对象,对公存款账户开展各种支票、汇款、贷款等业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一般不在周末或节假日办理公司业务。如果要办理,最好周一到周五去相关银行网点办理。

具体来说,公司业务以公司法人、单位等客户为重点,围绕对公存款账户开展各类支票、汇款、贷款等业务。

扩展数据:

银行公司业务整体风险因素分析

1.贷款业务风险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对银行贷款的风险认识不足。他们过于注重规模,却没有充分理解资产的质量。

(2)贷款比例过高。贷款占银行资产的75%左右,国外一般不超过50%;

(3)贷款集中度过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项目、大企业,或者上市公司、垄断企业。这样就出现了很多银行追一个公司,追一个项目的现象。资产的集中意味着风险的积累。

此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约80%的贷款集中在国有企业,但它们创造的产值仅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0%,这意味着投入多产出少,很难保证贷款的效益和及时回收。此外,企业转型设立过程中的“矩阵裂变”、“金蝉脱壳”、破产等逃废债务行为,使银行信用风险空前增大;

(4)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已经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经营和发展。虽然近年来国家给予了核销、剥离、债转股等一系列政策,不良贷款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不良贷款先清后增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5)贷款“三查”制度不能严格执行,风险责任机制不健全,责权利不对称,盲目下达贷款指标,抵押贷款不规范,银行难以强制执行抵押权。

2.抵押品的风险分析

(1)抵押物评估价值过高。商业银行发放抵押贷款时,评估部门高估了抵押物的评估价值,使得信贷资产出现风险时,最终损失由银行承担。

(2)银行在接受按揭贷款时,有时会只凭客户的资信与客户办理按揭贷款手续,以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但当抵押贷款无法收回时,由于抵押贷款文件不全,其无法行使对抵押物的处分权。

3.中间业务风险分析

从发展趋势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将继续提高。但是,一些商业银行盲目开展中间业务,根本不把中间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是作为传统业务竞争的辅助手段,背离了开展中间业务以增加利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