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关系的例子。
全员内控:海尔的风险防范是全员内控的理念。风险防范不仅限于财务部、审计部、法务部等部门,已经渗透到公司各个层面,从董事会到经理层,到员工层,从集团战略层到高管层,到所有职能业务层,全面的风险防范意识已经渗透到公司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员工。2.1.2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回收,降低经营风险。美国次贷危机后,海尔及时做出了各种风险应对措施,比如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仓库,按照订单生产产品。比如冰箱一年产量几千万,库存几乎为零,大大降低了库存在流动资金中的比重。这样,企业的现金流一下子增加了,经营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1.3成立财务公司是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的助推器。财务公司的成立,解决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的局面。企业有比较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财务公司实现资产和资金的双重增值,是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财务成本的金融工具,也是资金流整合的金融载体。截至2008年底,经过6年的发展,海尔财务公司已初步完成了从单纯的集中资金管理服务商向金融服务集约化、集团财务管理化、金融支持一体化的海尔特色金融服务综合供应商的转型,打造了世界500强中海尔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海尔通过成立财务公司,将财务风险控制模式注入集团产业,为集团产业构建了全面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整体提升了海尔集团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以创新和变革应对风险。面对风险,海尔走创新之路应对风险。风险与机遇并存。能否规避风险,抓住机遇,主要看企业自身的竞争力。2.2和君集团风险防范的失败教训1996创立于和君集团,是国内大型OEM玩具生产企业。在全球五大玩具品牌中,和君集团已经是三个品牌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到2007年,其销售额超过9.5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后,和君集团的形势急剧下滑。2008年6月5438+10月,这家在玩具行业举足轻重的大型玩具企业,未能逃脱全球金融危机,成为国内首个因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实体倒闭的案例。表面上看,和君集团是被金融风暴吹倒的,但只要关注一下和君集团最近两年的发展,就会发现,和君集团倒闭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几点:2.21缺乏科学投入,盲目多元化。2007年9月,和君集团拟进军矿业,以3亿元的价格收购福建天成矿业48.96%的股权。天成矿业的主要任务是开采中国的贵金属和矿产资源,它拥有福建省的大安银矿。2008年2月和3月,和君集团支付天成矿业2.69亿元现金,直接导致该厂资金链出现问题。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玩具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进入恶性循环。此外,2008年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塑料成本上涨20%,最低工资标准上调12%,即人民币升值7%,导致和君集团资金链断裂。但是这个银矿一直拿不到采矿许可证,也不能给公司带来任何收益。和君集团对天成矿业的巨额投资不仅未能收回成本,反而使其陷入资金崩溃的绝境。2.2.2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对能力不足。2008年6月,和君集团在樟木头的工厂被洪水淹没,库存损失巨大。洪水造成材料报废,迫使生产中断。和君集团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恢复生产。洪水还严重影响了本集团原材料供应和现金流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了本集团的经营效益。水灾造成的存货损失约为6750万港元。和君集团在物资管理上也很松懈。该公司的货物经常被盗,原材料作为废品出售。而且生产中没有质量监控,经常出现返工甚至报废的情况。和君集团财务风险防范的失败最终导致了和君集团的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