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学院的历史

(1818-1843)

伦敦传教士协会的苏格兰传教士马礼逊创建了华英学院。创始人还包括首任院长米利安。当时学校的英文名是“英华学院”。1818年,华英学院开始在马六甲奠基,并于同年10月11日举行奠基仪式,现定为该校校庆日。华英学院建于1820。1822年,米利安院长病逝,由曾就读于华英学院的李红甫接任。

1833年,传教士戴尔在马六甲和新加波的传教站,在杨雯和文胤设置了铸造中国活字的钢模和铜模,以铸造金属活字。

1839年,英国苏格兰传教士、汉学家理雅各接任校长。

1843年,理雅各院长将华英学院及其附属印刷厂迁至香港,其中包括从新加坡运来的近3900件中国活字钢模。(1843-?年份)

1843年,雅各布院长将华英学院从马六甲迁至港岛剑道。1853年,香港第一份中文报纸《有缘观真》创刊,由华英学院中文凸版印刷厂印刷。

王涛在1862举报当时港* * *有三所书院,分别是上环书院、校长施安、中环保禄书院、校长、上环与中环交界的书院、校长雅各李,“均有子弟离校教授西文、文字,为国家培养人才。华英学院也有机器活字印刷书籍。”当时华英公学铸造的中国活字世界闻名:沙王钦差大臣、巴黎法国学会、新加坡政府、太平天国、两广总督、上海道台、清朝总理府等。都买了华英学院铸造的中国活字,或者全套活字铜模。

除了华英学院,刚才提到的两所学院今天仍然存在。(1873 -1930)

1873,华英学院迁址,中西部有一条半山公路。同年,雅各布总统回到了他在苏格兰的家乡。王韬买下了华英学院旧址的印刷厂,并在好莱坞路29号创办了中华印刷总局。1874年,世界上第一份华资日报《循环日报》创刊。(1930 -1963)

碧街校舍位于香港九龙旺角碧街56号。现在的地址是中国基督教会王珏教会的基督教大楼。

香港九龙九龙城九龙塘牛津道时期

(1963 -2003)

牛津道的校舍位于香港九龙城九龙塘牛津道1 B号,现位于中华基督教会(九龙塘)季华小学。牛津之路时期是华英学院达到巅峰的重要阶段。

1964年创办校报火炬,是香港最早的学校之一。

1971年获得香港校际体育比赛最高荣誉“玫瑰杯”。

1991,社会系统竞赛恢复。

1997年,出现了中考(HKCEE)第一秀才曾申乔。

2000年,华英学院计划选择一个地方建造一所新学校。

2003年9月,我搬到西九龙深水埗。新学校所在的街道被命名为华英街。

香港九龙深水埗区长沙湾华英街一段

(2003年至今)

2004年,学院派手球队十连冠(于是球队队服上出现一颗星,之后每十年冠军加一颗星)

2005年,校史博物馆成立。

2008年成为直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