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皓农业园区落户生态溧水
2014,来自莲都的项目组意外获得总分冠军,成为浙江省唯一入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区评审的独生子女项目。三年3.45亿元的总投资,创下了丽水单个农业项目投资的最高纪录,让这个大型现代农业园区充满了希望和无限的发展可能。
点连成线,线连成面,是国字号现代农业园区的设计蓝图。
在3.29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建设2万亩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带动农民发展标准化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
在3200亩生态资源保护和优势种植功能区,建设设施蔬菜精品园、设施水果精品园、设施中药材精品园,示范推广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和果蔬优良品种,拓展农业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农事体验功能,带动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绿色产业;
据统计,2014和2015年,现代农业园区共立项10个,总投资11305万元。目前,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新型蔬菜穴盘苗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等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园区累计完成项目投资6543.8+0.6亿元,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60家。
莲都将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把养生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文章做深、做细、做透,让乡村充满活力和魅力。市委常委、区委书记葛说。
2014年,莲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启动后,园区内的丽水浪骑农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顺应形势,提出了在莲都建设大型蔬菜种苗中心的设想。经过前期的土地流转和管理工作,合作社已完成土地面积流转200多亩,投入资金654.38+00多万元,建成全新的育苗中心,玻璃温室5578平方米,连栋温室8960平方米,蔬菜自动育苗播种,年育苗400多万株,年销售额200多万元。
与此类似,国家农业园区在我市落地生根,为我市构建现代精细生态农业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农业企业来说,这种高标准的平台设置的准入门槛也迫使其进行档案升级。规模化、工厂化的布局模式和优秀的筛选,从城市遍地开花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中提拔了精英部队。他们按照国家标准着力打造的农业工厂,无疑将成为带动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集群。
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广兵指出,现代农业园区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田野处处呈现新貌,农业发展一片美好。截至今年6月底,莲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实现总产值约4.5亿元,惠及23个行政村2.8万农民,人均增收约1万元。国家级的现代农业园区正在碧湖平原迅速崛起。
特色园区科技创新增添动力。
一条清澈如镜的小溪,穿过银耳棒组成的田埂;一片郁郁葱葱的青林翠竹映衬着一排排白墙黛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项目龙泉木耳特色园坐落在风景如画的青山绿水之间。如今,特色园不仅成为农业综合开发新模式的典范、产业转型的新途径和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其做法和效果也得到了国家农发办主任卢贵民的高度评价,被誉为碧水青山的生动实践和成功范例,是无价的财富。
2014年,龙泉市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一县一特色产业发展试点龙泉市黑木耳特色园建设项目,连续三年获得支持。项目重点推广黑木耳集成配套技术(引进筛选抗逆性强、有一定市场前景的新品种,变全开放式栽培方式为设施栽培方式,变地面干燥系统为框架干燥系统,变单链生产为循环生产),构建以技术、加工、生产系统为产业联动效应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近年来,浙江叶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恒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翁家宝在龙泉市巴度镇黑木耳专园生产基地,一直带领技术团队绞尽脑汁进行创新: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他们在大棚里搞立体栽培,亩产放袋量从8000袋增加到1.8万袋;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开发了钢钩,一个人可以做好三个人的工作;为了减少病虫害,保证产品无农药残留,菌棒下铺设黑白膜和稻草;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雾化节水喷灌,通过喷灌调节干湿度;为防止产品污染,设置了网状干燥钢架,使黑木耳干燥速度快,质量好。这些创新技术还通过电视、广播、现场会等形式,在全市黑木耳养殖户中进行了培训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