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辉煌,失败是辉煌,齐玉敏的《前世》

“80个日日夜夜,我已经说完了我的无期徒刑。”

言犹在耳,这位为“股比放开第一案”立下汗马功劳的汽车圈元老,在退役一年多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一次,关于他的消息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斗龙

时间回到15年前。5438年6月+2005年2月,时任大连市副市长的齐玉民突然接到调令。当他恢复过来的时候,他已经登上了去沈阳的早班火车。祁玉民在5438+03年6月掌舵华晨集团,给妹妹的短信是:“我在雨雪中带着难以形容的复杂心情,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方。

为了挽救当时已累计亏损近80亿元的华晨集团,祁玉民做了几件大事。先是南下广州,用从银行借的7亿元还清了拖欠零部件供应商的货款和拖欠员工的工资。齐玉敏知道,只有解决债务问题,这个深陷泥潭的企业才能稍事喘息。

债务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产品力的问题。2006年前后,是中国汽车市场大幅增长的好时机,但合资品牌基本垄断了销量排行榜的前三名。当年的畅销车中,捷达、雅阁、帕萨特、卡罗拉、伊兰特很少见到中国品牌车企自主生产的产品,而畅销全国的李霞、QQ等国产车型,总是从低价车市场入手,抢占销售份额。或许是受此启发,祁玉民打出了降价促销、加快产品出新速度的策略,以求在最快的时间内提升集团的销量。华晨自主品牌所有产品进入“官降”混战,中华尊驰降价高达4万元。其他新车产品也提前量产,定价在654.38+万元以下。

不得不承认“以价换量”的措施见效很快。2006年,华晨汽车自主品牌年销量跃升至20多万辆,成为继奇瑞之后能与吉利抗衡的自主品牌中流砥柱。当时自主品牌以26%的份额占据了全国汽车市场总份额的第一位,上述所有汽车企业也都超越了汽车市场的平均增长水平。结果,华晨集团顺利扭亏为盈。谁也想象不到,一年前,这个风光无限的群体正处于生死边缘。

在风景下

但这风光的背后,还隐藏着若隐若现的危机。从2015到2019,华晨独立板块亏损金额不断扩大,集团扭亏的主要增长力量来自华晨宝马的快速增长。

那时候我们中国品牌车企是怎么发展的?

2016年,长安乘用车领跑中国品牌,年销量突破128万辆。SUV成为主要畅销车型,CS75、CS35、CS15销量分别为20万辆、17万辆、7万辆。长安汽车也进入硅谷与PNP合作,开始投资自动驾驶技术。

2016年,长城汽车首次实现年销售规模过百万辆。其中,哈弗品牌打造了多款明星车型,连续14年蝉联中国SUV销量冠军。旗下哈弗H6成为保值率最高的中国品牌车型,累计销量超过58万辆,占长城年销量的一半。

2016年,吉利汽车以近80万辆的年销量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全新概念车柯灵01正式亮相。此外,吉利全新发动机产能扩大,将推广1.5T发动机。吉利还与爱立信签署了一项协议,共同开发车联网设施...

华晨集团2016年,只有合资公司华晨宝马保持盈利,华晨中国连续两年亏损,整体销量同比下降超过50%。金杯和宋华品牌的年销量总和为18600。上述三个中国品牌的亏损导致华晨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接近7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5%。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

在“国五、国六”开关的关键节点,华晨集团没有推出符合标准的合格产品。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传统燃油车企业纷纷走上电动化转型之路,而祁玉民却在此时失去了敏锐的判断力。华晨自主板块未能赶上“国六”热潮,被工信部取消新能源汽车生产资格。在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领域,华晨集团显然没有足够的准备。此前“以价换量”的后遗症开始逐渐显现。华晨自主板块的品牌力一降再降,低廉的价格注定其失去了争夺中高端市场消费者的资格。

更糟糕的是,2018年,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放开,对于很多依靠合资品牌利润提升集团业绩的传统汽车企业来说,无异于一次行业考验。以华晨集团为例。按照之前50%的分成比例,华晨宝马可以说为集团贡献了大部分利润。一旦降低股比,华晨中国乃至整个集团从合资公司获得的利润将大幅减少。

在此之前,华晨宝马各部门的实际控制权实际上落入宝马手中。在祁玉民的领导下,“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使得集团在合资品牌的R&D、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都失去了话语权。对于齐玉敏来说,股比放开是退休前最艰难的一个日夜谈判。对于华晨来说,最终失去宝马这头“盈利牛”的是集团。对于宝马来说,似乎只是单方面的挂斗。

有意思的是,在祁玉民任内,除了大价格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事件值得一提,那就是股比的完成和第一案谈判的放开。依靠华晨中国、金杯汽车、神华控股三家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祁玉民曾在金融危机期间斥资5亿元,抄底买入131.4亿股华晨中国股票,在每股大幅上涨2港元的情况下,将26亿港元收入囊中;同时还剥离金杯汽车中华轿车业务,摆脱不良资本654.38+0.5亿元;随后,祁玉民卖出5亿股华晨中国股票,再次套现165438+2500万港元。

2020年8月29日,上海申花控股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原董事长祁玉民等,因其控股股东违反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占用非经营性资金被上交所列入通报批评。这种通报批评,不知道是不是让齐玉敏在来之前感到不安和不安。

这座大厦处于倒塌的边缘——情况已经无可救药了

虽然从宋华7到?中国V7和华晨国产车型获得了宝马授权的发动机生产技术,但上述产品销售惨淡。首先,主要由租赁公司和主要客户购买的宋华7的销量为零。然后,中华V7近三年销量连续下降。2020年累计销量仅为622辆,同比下降88%。华晨品牌的影响力早在“价格战”中就一落千丈,不可能靠一个“宝马芯”就把大楼拉倒。

今年6月5438+10月,华晨集团未能偿付一笔规模为10亿元的私募债“17华旗05”,导致实质性违约;6月5438+065438+10月,华晨集团披露公司已构成债务违约65亿元,逾期利息144万元;随后,华晨集团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根据此前重新签署的合资协议,到2022年,宝马将以36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华晨宝马的部分股份,将持股比例提高至75%。该协议的签署无疑是对华晨集团经营业绩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对于深陷债务风波的华晨集团来说,反击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多。祁玉敏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们只能等待调查的最终结果。

从“安全着陆”到“接受纪律审查”,距离齐玉敏退休刚好一年零八个月。

但不争的事实是,即使没有祁玉民,股比限制放开后,更多的合资企业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时代。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利润较高,逐渐进入市场红利期,可以说经受住了疫情和汽车市场环境的双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外资不会放弃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中国品牌要慎重考虑从财务投入向自主研发转型的必要性。

在放开股比的问题上,产品技术、营销渠道、品牌溢价等因素都会成为中外股东谈判的重要筹码。显然,华晨集团的“放权”乃至降价策略,最终让这家企业节节败退。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自身的R&D和技术水平决定了谁将更有发言权。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虽然放开股比会从操作层面对中国企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车企加快自主研发,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上拥有更多话语权,从而不会盲目从合资品牌的利润中谋生,最终成为合资品牌的代工厂。当然,这些话对华晨集团来说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写在最后

成败化为乌有,属于祁玉敏的“前世”已经结束。辉煌,悲壮,无奈,孤独。从危机边缘,最后到破产重组,华晨集团走到今天,不是靠一个人,也不是靠一个人。但不知祁玉民会不会想到,他会以这种形式在时代的印记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