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详细资料
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胤禛的国号,雍正帝出生于1678。武雅诗,生母(即萧公仁皇后),由佟佳氏皇妃(即萧义仁皇后)抚养。康熙帝第十四子尹贵,同母同弟。师从顾八代、、许。公元1722年2月20日,康熙驾崩。胤禛在45岁时成为国王。胤禛于1735年10月8日逝世,享年58岁。
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胤禛于10月30日(1678 12 13)出生在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宫。武雅诗公主所生。因为他的生母吴雅诗出身卑微,没有资格抚养儿子。再加上清初后宫不允许生母抚养儿子,所以胤禛满月后由童贵妃抚养。康熙帝曾评价胤禛小时候“喜怒无常”,并在胤禛的要求下,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撤回了这一考证。由于他的急躁,他的父亲康熙皇帝告诫他“不要急躁,要有耐心”。胤禛早年随康熙四处游历。康熙三十七年(1698),贝勒被封。
康熙四十七年(1708)夏,康熙帝第一次废黜太子尹。在选择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重新建立尹贵,同时与皇帝的第八子尹贵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康熙四十八年(1709),殷勇复立为太子。同年,胤禛被封为雍亲王。这一时期诸侯结成派系谋求地位,勾心斗角异常激烈[1]。当时康熙的诸侯既有立,也有废,关于康熙的诸侯地位有很多传说中的疑点。胤禛擅长治理国家,知道如何保持低调。他尊崇佛道,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兄弟们保持和睦,与年羹尧、隆科多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对父亲康熙帝表现出真诚的孝心,在版图上画出西藏,深得康熙帝的信任。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在北郊长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称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