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AAA级咏梅控股债务危机:改革后母公司9月发债补偿6543.8+0亿。
165438+10月10,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咏梅控股)发布公告称,由于流动资金紧张,“20咏梅SCP003”未能按时足额支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违约本息金额为1032万元。
出乎市场意料的是,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国有企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能华集团)的核心企业,咏梅控股的货币资产到9月底达到400多亿元,却连6543.8+0亿元都拿不出来。咏梅控股的主要子公司咏梅集团也有过新年盈利数十亿元的辉煌历史。
咏梅控股“意外”闪电爆炸后的第二天,蝴蝶效应迅速显现。中国程心国际迅速将咏梅控股及其控股股东豫能华集团的评级从AAA下调至BB,并将其列入降级观察名单。多家煤企、城投、地方国企的境内外债券继续下跌。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咏梅控股,6月5438+065438+10月还有多家发债企业陷入困境,数量不多,但多为国企,债券存量较大,信用事件前评级为AAA。经过这件事,债券市场的“国企信仰”是否被彻底打破了?目前债券市场今年的违约金金额为654.38+0262.83亿元。对未来有什么影响?
违约背后是总部5个月不发工资。
走进河南永城,咏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带有“咏梅”字样的医院、旅馆和文化体育中心散布在城市中。作为该地区最著名的国有企业之一,咏梅已经融入了城市发展。
作为咏梅控股的主要子公司,咏梅集团是咏梅控股在煤炭领域的主要业务实体。与咏梅集团相比,同样位于永城的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火集团)总部大楼略显气势不足——光明路对面的邻居咏梅集团总部大楼比神火集团还要新,“高”三分之一。
咏梅集团的一位员工说,刚入职的时候,咏梅集团的待遇比神火集团好很多。
这个“碾压”是有数字依据的:官网,永城市政府介绍,在按营收排名的中国500强企业中,咏梅集团和神火集团分别以2015排名130和385。
咏梅集团一度被推崇为“反击”的样本。官网显示,咏梅集团永城市政府在1997第一对矿井投产后亏损严重,2000年亏损118万元,为全省第二大亏损户。当年7月以后,新的领导层调整了发展思路和结构,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根据河南省政府官方网站的信息,2007年,咏梅集团营业收入达到35654.38亿元,利润33亿元。
伴随着咏梅集团收入的增长,是其对资金的需求。咏梅集团在融资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自2007年以来,咏梅集团一直试图突破IPO。但据大河报(2013)报道,由于与豫能华集团控股的犹大能源存在同业竞争,咏梅集团被挡在a股市场之外。
目前,咏梅集团的尴尬处境已经成为当地居民茶余饭后的谈资。165438+10月16日中午,在咏梅集团附近的公交站台上,几个陌生的市民在等车的时候谈论着咏梅持有债券违约的事情。“现在每个人都知道咏梅欠了钱。这条街(注:永城光明路上的一些楼)都是咏梅的,但是都抵押了。”一位市民说。虽然债券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居民对咏梅集团很熟悉,咏梅集团的员工也可能是他们的邻居。
“干脆破产算了,反正也不赔。”咏梅集团的两名员工在交流近况时沮丧地说。事实上,咏梅集团的许多员工都有怨气,原因是咏梅集团的工资支付有问题。
“现在工资降低,每个月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一点,大概7%。”咏梅集团总部另一名员工表示,不仅降了工资,还断了社保缴纳。公积金只是从工资里扣除了个人缴纳部分,企业缴纳的部分去年7月以后就停缴了。
“负债太多,利润微薄,入不敷出。”咏梅集团总部的工作人员认为,公司前几年负债收购了很多“小煤矿”,但这些收购的资产并没有带来效益,从而拖累了企业的发展。另一名员工认为咏梅集团的组织过于臃肿。“被裁掉的一线员工太臃肿,闲人太多,但他们并没有被裁掉。”
此外,咏梅集团介绍,近日,河南省政府向咏梅控股股东河南能源注资6543.8+05亿元,剥离化工板块等非主业资产,实施改革放权等措施,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强化业绩导向。
有早期违约迹象,豫能华集团已于9月赔偿其6543.8+0亿。
从目前来看,咏梅控股的债务危机在8月份就显现了迹象。
65438今年6月2日,咏梅控股在债券市场发行了“2020年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简称“20咏梅SCP001”,票面年利率为4.50%。按照既定时间,发行规模为6543.8+0亿元,兑付日为今年9月2日。
在偿债资金的安排上,咏梅控股表示:“偿债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发行人也可以通过变现资产和银行贷款提供还款担保。”
在“20咏梅SCP001”即将到期前,豫能华集团于8月14日刊登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二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期中期票据发行拟募集资金6543.8亿元,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偿还子公司债务融资工具。
根据豫能华集团披露的信息,该子公司需要偿还的债务融资工具为咏梅持有的“20咏梅SCP001”。
咏梅控股没有解释为什么豫能华集团发行债券进行补偿。但咏梅控股对豫能化工集团来说,确实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豫能化工集团是国家全资拥有的超大型能源化工集团,甚至是河南省最大的国有企业。
咏梅控股在发债材料中提到,公司作为豫能华集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是后者最大的子公司。截至2020年6月底,发行人总资产占豫能华集团总资产的比例超过50%。
上述四笔超短融资及偿债资金安排,以及咏梅控股在招股书中给出的方案,与“20咏梅SCP001”完全一致。但从今年发行的四期超短融来看,相比“以债养债”,咏梅控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似乎并没有派上用场。
豫能化工集团以自筹资金补偿“20咏梅SCP001”和偿还“20咏梅SCP002”后,“20咏梅SCP003”于110到期。然而,由于流动性紧张,咏梅控股未能如期筹集到全额支付资金,这对于咏梅控股来说尚属首次。
发行数据显示,“20咏梅SCP003”于今年2月14日发行,本期余额10亿元,发行期限270天,票面利率4.39%。165438+10月13,咏梅控股公告称,3238.52万元利息已支付,本金仍在筹集中。
6月5438+065438+10月10宣布违约前,咏梅控股在上海清算所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第四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其部分股份被无偿划出。
165438+10月2日,咏梅控股宣布无偿划转资产。从公告来看,咏梅控股除了抽出中原银行全部股份外,主要将旗下亏损较大的煤化工公司剥离给豫能华旗下的豫能化工集团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被认为是公司改革的重要一步。
210亿的债务,已经压倒了豫能华集团的债务风险。
咏梅控股的违约直接影响了持有其96.01%股份的豫能华集团。后者的信用评级从AAA降至BB,其久期债券涉及交叉违约风险。
豫能华集团作为河南省最大的省属煤炭企业集团,能眼睁睁看着其子公司咏梅控股从废墟中倒下吗?宇能华集团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官网信息显示,豫能华集团是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分别于2008年6月和2065年9月两次战略重组后成立,438。其产业主要涉及能源、高端化工、现代材料与贸易、金融服务、智能制造、新型合金材料等。
截止2019、12年末,豫能华集团拥有员工17.9万人,煤炭产能超过8000万吨,化工产品产能10,000吨,拥有犹大能源等境内外上市公司。集团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484位,中国500强企业排名第119位,中国石油化工企业500强第7位,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11位。
然而,这个光鲜亮丽的巨头的债务压力也相当沉重。根据上海清算所披露的信息,到今年三季度末,豫能华集团总资产为264221亿元,总负债为215476亿元,净资产为487.4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65.438+0.55%。
“5、6月份,包括安全办公会在内,还有其他会议,包括集团层面和二级子公司领导,也让大家了解了公司目前的财务困难。”在上述二级子公司中层人士看来,豫能华集团旗下子公司众多,薪酬发放需要集团公司审批,只要集团公司批准,基本就能发放。
也就是说,豫能华集团的债务风险并未解除。同时,作为咏梅控股的控股股东,豫能华集团也向咏梅控股借了一大笔钱。
根据上海清算所网站6月65438+10月65438+6月6日披露的永城煤电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六期招股说明书,截至2020年6月末,咏梅控股的其他应收款(不含应收股利和利息)为654.38+055.98亿元,主要为与豫能华集团及其下属单位的往来款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向豫能华集团借入大量资金的同时,咏梅控股也依赖豫能华集团进行融资。
咏梅控股在发债文件中披露,公司对外融资实行“总量授信、单项贷款”的原则。金融机构对豫能华集团统一授信,咏梅控股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资金情况,在必要时向豫能华集团申报授信额度。截至2020年6月底,豫能华集团从主要贷款银行获得授信额度2260亿元,已用授信额度6543.8+0288亿元,剩余授信额度972亿元。
根据CICC的研究报告,咏梅控股和豫能华集团存续债券接近500亿元,母子公司合计265亿元的全部公开债券均设置了交叉保护条款,募集资金约定了10个工作日的宽限期。如果交叉违约被确认,可能导致企业短期集中支付进一步承压。
对此,河南省政府国资委于2020年6月165438+10月1日回应:“您反映的问题属实。疫情发生以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化解了河南的能源债务风险,保障了职工工资。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协调督促力度,争取工资早日发放。”
早在今年3月24日,豫能华集团就召开了化工领域损耗源管理动员视频会议。豫能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银志在讲话中指出,企业不亏损就亏损,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如果三年内仍不能扭亏为盈,就要毫不犹豫地倒闭、退出、出售,从根源上彻底杜绝“失血点”。
“我们现在处理的是一些监管机构要求的自查和公告披露。管理层正在制定具体的偿债计划。”165438+10月16,咏梅股东向国家商报记者表示,工资已经拖欠了几个月,但是工资的发放一直没有考虑。当务之急是全力保护债券。连续雷雨:3A国企毁约冲击市场
咏梅控股的突然违约打破了市场的沉默,但这并不是唯一给市场带来冲击的事件。
17年10月23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集团)未能按期支付“17华汽05”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
165438+10月16日晚间,华晨集团发布公告称,债务违约总额65亿元,逾期利息总额65438+4400万元。
165438+10月11日,山东魏桥铝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魏桥铝电)发行的债券“16魏桥05”、“19魏桥01”被联合信用评级下调,由“AAA”降至“AAA”。
165438+10月12日,清华大学紫光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债券大幅下跌,多只紫光债券净价跌至十余元。紫光集团“芯”产业下的核心企业之一紫光国威发行债券“18国威01”,因其信用评级下调而进行调整,投资者适当性安排由“仅限合格投资者”变更为“仅限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
上述公司虽然数量不多,但大多具有国资背景,债券存量较大,信用事件前评级为“AAA”。如今“白马王子”搅动信用债市场,市场避之不及。
针对此次信用债引发的违约风波,浙商证券提到,此次信用风险事件短期内对信用债有几个重要影响:一是公募基金等买方机构的债券入库标准肯定会趋严,这意味着资质一般的债券流动性会更差。第二,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中质押券的标准肯定会提高,借钱会变得困难。第三,部分债基赎回可能发生,散户和机构可能因为避险情绪上升而选择赎回。近期债券市场信用事件频发。继华晨集团和咏梅控股违约之后,紫光债券已经大幅折价。这些高评级发行人违约或大幅折价超出市场预期,导致市场短期内波动较大。市场环境和企业信用资质的变化会对投资者的违约预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债券信用风险溢价补偿的水平,导致信用利差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从前后对比可以看出,2020年以来,地方国企违约数量有增加的迹象。
对此,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确指出,下半年国企信贷事件不断,近期形势尤为严峻。他说,信贷风险明显增加,僵尸国企的隐忧成为现实。过去两年,民营企业的风险是债券市场最大的隐患。今年僵尸国企风险明显增加,其债务规模大且难以化解,成为当前市场信用风险的主要矛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显然,工业国企虽然基本面优于城投,但近年来并没有被政府完全覆盖;从再融资角度看,部分产能过剩的国有企业面临融资压力;从操作上看,部分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中枢已从高点回落;随着国企社会职能剥离的逐步完成,政府完全无保留支持的必要性也将降低。
影响扩散:上周多家公司取消发债。
动荡的市场环境让一些债券发行人“全身而退”。据Wind资讯统计,上周(165438+10月9日~ 165438+10月3日)共有113只债券发行规模4465438+亿元延迟或未能发行,仅发行规模方面,就增加了32只。
许多公司推迟发行,正是因为市场波动太大。例如,兖矿集团在取消第四期中期票据发行的公告中提到,鉴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公司决定取消本期中期票据的发行,将在另一个机会重新发行。同样,2020年第一期中期票据注销时,开封市城市运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也发布了类似公告。
Wind数据显示,截至165438+10月15日,2020年新增110违约债券,违约赔偿金金额达到126283万元。2019新增184违约债券,对应违约金额149404万元;2018新增125违约债券,对应违约金额1209438+0亿元;34 2017,对应金额31249万元;56 2065438+2006,对应金额393.77亿元。
对比历年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违约债券数量还是违约金额,近两年债券违约都呈上升趋势。
近期信用债市场的动荡很容易让人怀疑今年以来融资环境的风险偏好下降。
对于目前的融资环境是否恶化,张旭表示,目前还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