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NPC和CPPCC会议期间,丰县、沛县和高淳县将被划入安徽。这是真的吗?

估计可能性不大。这是典型的独裁。没有人能代表丰沛春三县3亿++百万人民,三县人民也不会答应!

看看一群疯子都干了些什么。如果江苏不要我们,我们宁愿自治,我们三县人民不会妥协。希望全国人民支持人民民主专政!!!反对独裁!!!

最近有一些关于徐州分区制的传言,如下

谣言1:丰县沛县划归安徽省。

将江苏的丰县、沛县、高淳县分给安微,安徽天长分给江苏。

江苏省分为24个行政单位,即:

副省级城市(下辖几个区县[市]为副厅级):

1.南京-(包括:原南京市区和溧水)

2.苏州市(包括:原苏州市、常熟、太仓、昆山、吴江)

3.无锡市(包括:原无锡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和靖江市)

4.徐州市(包括:原徐州市、铜山)为处级市(下辖几个区,[市]为县级)。

5.常州市(包括原常州市、宜兴市、金坛市和溧阳市)

6.镇江市(包括镇江市、扬中市、句容市和丹阳市)

7.南通市(包括原南通市、通州、海门、启东、如皋)

8.扬州市(包括原扬州市、江都市和仪征市)

9.泰州市(包括原泰州市、泰兴市和姜堰市)

10.盐城市(包括原盐城市、杜妍、建湖、阜宁、射阳)

11.淮安市(包括原淮安市和涟水)

12.连云港市(包括原连云港市、灌云县和灌南县)

副县级市(下辖多个副县级大镇和科级镇)

13.东台市(包括原东台市、如东、海安、大丰)

14.兴化市(包括原兴化市)

15.高宝(包括原高邮市和宝应市)

16.宿迁市(包括原宿迁市和绥林)

17.天长市(包括原安徽省天长市)

18.盱眙县(包括原盱眙县、金湖、洪泽)

19.新沂市(含新沂市和邳州市)

20.沭阳县(含原沭阳)

21.泗州县(包括泗洪县和泗阳县)

22.滨海县(包括原滨海县和响水县)

24.东海县(包括原江西东海县和重庆市)

全省分为三大区域:

苏南五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

苏中六市(县):南通、扬州、泰州、东台、兴化市、高宝。

苏北***12市(县):徐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天长、盱眙、泗州、沭阳、滨海、新沂、东海。

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将苏南、苏中、苏北分为六组,每组的考核指标捆绑在一起。苏南的市领导是每个小组的第一责任人,并被赋予更大的跨区域协调权:

A组:南京(南)-扬州(中)-天长(北)-盱眙(北)

B组:苏州(南)-高宝(中)-宿迁(北)-沭阳(北)

C组:无锡(南)-泰州(中)-滨海(北)泗州(北)

D组:常州(南)-如皋(中)-徐州(北)-新沂(北)

E组:镇江(南)-东台(中)-淮安(北)-东海(北)

F组:南通(南)-兴化(中)-盐城(北)-连云港(北)

谣言二:徐州是直辖市或者淮海建省。

“许槐”的困惑与梦想

“尴尬的徐州”

就像媒体上比较常见的长三角地区“台面上合作,台面下黑腿飞”的情况一样,苏北、鲁南、豫东、皖西北交界地区的“暗战”也是连绵不断。徐州是这个战场的地理中心。

看着地图上徐州的位置,我们能感觉到一些尴尬:它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凸出的一个“角”上,以徐州市为中心,但往北30多公里,就是山东;西南方向同样距离的是安徽;往西50公里,就是河南。

很多徐州人可能不知道,徐州还有一个“淮海经济区联络处”。这个联络处主任蔡亚林说,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3月,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成员都是位于苏北、鲁南、豫东、皖东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省内话语权少)的“苦孩子”城市。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越4个省、20个市、147个县(市、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区内人口654.38+0.2亿,面积654.38+0.79万平方公里。

但蔡坦承,“合作是相对的,竞争是绝对的”。

徐州人最头疼的就是北方的山东(鲁南)。第一,在众多对手中,山东的经济实力最强;其次,据说江苏的政策远不如山东灵活。

这种竞争体现在市场经济要素的各个层面:原材料、资本、市场、人才、政策(如税收)等等。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沈正平最近做了一个调查,并没有得出很确切的数据——因为“很多东西都体现在行动上,却没有写在纸上”。但调查得出了许多事实,这些事实基本上可以涵盖一个经济链中的所有环节:

鲁南电价比苏北便宜近0.1元。这是因为山东是独立的山东电网(而江苏属于统一的华东电网),山东省有权控制。可以和齐新合作支持鲁南发展,降低电价。

本来成本就低的山东水泥,在江苏销售后也能享受到当地政府类似“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补贴、退税,从几十元/吨到几百元/吨不等)。苏北小水泥在关停破产,鲁南小水泥在快速南移,以低成本抢占江苏市场。

山东小水泥、小造纸、小化工的快速发展——往往造成污染,苏北往往会承担后果。由于北高南低,山东省沿沂河、沭河排放的污水最终经邳(州)沧(山)分洪渠到达江苏。据说在2003年,这种“外来”污染造成了徐州长达一个多月的供水困境。

还有,鲁南很多企业(尤其是啤酒等消费类企业)在做市场开拓时,更喜欢聘请苏北的“顾问”,因为苏北人更了解苏北的市场,更熟悉苏北的“套路”...

所以,当山东日照市自诩为“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的时候,十几年前自诩为“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的连云港,除了争辩和微笑,别无选择。当然,外国朋友甚至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桥头堡”。

日照和连云港是“敌人”,这只是一个小话题。据说,作为地处淮海经济区的“兄弟城市”,鲁南实行的是紧盯江苏的“一对一”战略,“抓权”的“敌人”是济宁、枣庄对徐州,临沂对新沂(徐州下辖经济相对发达的县级市),临沂、日照对连云港。策略当然是拼产品,拼投资(项目)。当然,具体的策略都是在实践中操作的,没有一句话落在纸面上。

战线很长,就是沿着两省之间不规则的、比较平坦的“V”字形省界。

徐州(包括整个苏北)当然也有类似的策略。比如江苏的煤运到山东、河南、安徽,比省内要贵,但他们往往会觉得力不从心。因为,在齐新这个山东人齐心协力开发鲁南的时候,苏北还是江苏的“女儿区”。政策“远不如山东灵活”,江苏省政府给予的支持似乎也小了很多。

徐州是江苏的“女儿区”和“殖民地”。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这两个词多次出现在徐州当地官员和学者的口中。普通人没有这样的结论,却有最直观的感受:徐州发展太慢了。

徐州的路很窄。其中最好的一条路,是现任商务部副部长于光洲在上世纪90年代末担任徐州市市长时留下的。成为徐州的“民心工程”。

1953之前,徐州属山东省管辖(“飞虎队”的原型是历史上在这一带活动的“鲁南铁道队”),当年划归江苏,是因为江苏省没有产煤区,徐州是最近的产煤区。

这就决定了徐州在江苏的历史地位。徐州一位地方官员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江苏省省长在徐州视察时说的话。“他说只要你在徐州提供足够的煤炭和粮食,其余的就不用管了。”

这种状态现在“正在改变,但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于是,徐州生产的粮、棉、煤等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往苏南:“苏北出了力,苏南出了效益”。

看得见的数据是,1984年,苏南和苏北人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23: 1,到了200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74: 1。同期中国东西部比例为2.58: 1。“苏北是江苏的西部,比西部更西部。”

推进苏北发展的思路是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001年,江苏省政府召开了“苏北区域发展座谈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发展的意见》,但“沿江开发战略尚未全面实施。”

事实上,推动苏北发展的战略戛然而止,是因为苏南整体优于苏北的“传统”:当长三角承接了世界各地制造业的转移,成为世界工厂的巨大车间时,苏北由于区位、历史、发展阶段的缺失,几乎看不到同样的投入同样的产出。

“徐州都市圈”

江苏省一位高官在徐州视察时讲了一个笑话。他说,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苏南“疯狂”,苏中“焦虑”,苏北“发呆”。

还有一个“历史传统”:早在明末,中国市场经济的第一颗幼苗就已经在苏南萌芽;苏北,是中国传统文化(农业文明)积累最多的地方,徐州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但苏北人还是觉得很委屈:可能很少有人会相信,徐州是江苏省至今未对外开放的三个城市之一(另外两个是淮安和宿迁)。所以,当原本盛传了一段时间的“徐州都市圈”战略规划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沿江发展战略”时,徐州人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孤独感。

“三大都市圈”战略规划是在2001江苏决定推进苏北发展后立即提出的。这一战略的蓝图是在苏南、西南、苏北建设以苏州、南京、徐州(最初包括连云港)为中心的三个都市圈,从而形成都市圈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格局。

然而,当上海在2003年4月正式实施“173计划”,将苏南的苏州、昆山作为明确的竞争对象后,6月,江苏随即提出“沿江发展战略”,推动苏北发展、建设三大都市圈的计划烟消云散。

与“沿江开发”战略相匹配,苏北地区实施“东陇海产业带”发展战略,即以徐州、连云港为中心,在江苏省陇海铁路东部形成资源产业、海洋产业等区域性产业群落。

在徐州人看来,这显然是继给苏南“机会”之后,给苏北的又一个安慰性安排。当规划的产业带形成后,它对江苏省的辐射范围(北)只能局限在这短短的20-50公里。江苏的省会愿意把这个地方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心吗?

在朱传庚的报告中,有对“沿江战略”对苏北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长期来看,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但短期来看,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

他看到的积极效应大多是“虚拟效应”,包括激发苏北发展活力,增强竞争意识,激活创新能力,吸纳沿江经济溢出和产业转移;负面效应似乎就摆在苏北人面前:可能导致苏北发展机遇丧失、生产要素不合理流动和聚集、苏北失业、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涟漪效应、地方保护主义加强、非理性招商引资等

一组数字或许可以解释苏北的困境:从现在开始,即使苏南发展停止,苏北赶上10%的发展速度,那么两地经济水平持平还需要14年;如果苏南的发展速度是8%,苏北还是10%,苏北要72年才能赶上苏南。即使苏北以15%的高速发展,仍然需要21年。

“许淮省”和“徐莲直辖市”

也许打破现有的区划限制是唯一理性的选择。

朱传庚用四个“一致”来形容淮海经济区的特点:资源的一致(都是煤炭和粮食的主产区)、产业结构的一致、发展阶段的一致、淮海区的区域条件的一致(都在东部沿海,有连云港和日照海港)。沈正平又补充了一条:人文积淀(文化、习俗)的一致性。

在专家看来,这一地区的五个“一致”实际上是将淮海区捆绑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板块。但现实条件,尤其是那些省界的存在,把这些一致性割裂了,最终的结果是生产要素难以正常流动,恶性竞争层出不穷。正如徐州人所说,在徐州,从来都是“只有城没有圈”。

最终的结果是,在一个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造就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低谷。与此同时,苏北、鲁南、豫东、皖东北正好是其所在省份GDP波线上的低点,也就是专家所说的“边际效应”。

所以,当网络上以“50省”的合理设定出现多个版本的方案时,每一个方案中,“徐淮省(淮海省)”都在其中。关于设立徐淮省的传闻在徐州至少有三四年了。更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无论哪个版本的“徐淮省”,大体上与已经存在了18年的淮海经济区是一致的。

其中一个方案是这样设计的:“淮海省由徐州市、连云港市、滨海市、响水市、灌南市、宿迁市、淮北市、蚌埠市、苏州市、亳州市、河南省商丘市、日照市、临沂市、济宁市、山东省菏泽市组成,以徐州为省会。”

另一份规划强调,“新淮海省的设立将极大地促进这一地区的发展,并将激活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龙头作用,极大地促进黄淮海地区的发展。”

然而,大多数专家和民政部官员都强调,省级行政区划不能贸然推进,因此近期的改革可能需要在当地进行,合理的安排是增加直辖市。苏南的苏州是之前媒体提到的追加直辖市名单中的一个“热点”。但在中国行政学院教授杜刚健的想法中,位于苏北的“徐州-连云港”也应该包含在这个名单中。

在他的构想中,未来的徐州、连云港可以和现在的北京、天津相提并论。一个是区域中心,一个是对外的门户,可以相互受益。不同的是,北京和天津是两个直辖市,而徐州和连云港将归为一个直辖市。两个直辖市的设立和更多情况下偏重北京而忽视天津的倾向,是天津发展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而直辖市框架下的徐州、连云港则没有这样的担忧。

“不一定要有中心,关键是要跨区域,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杜刚健说。“也要考虑到地区平衡,不一定是东部发达地区。”

在杜刚健和徐州采访的官员和学者都认为,这方面存在整合的可能性。毫无疑问,它最显著的作用是打破了该地区严重的行政壁垒,重新整合了其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为激活这个在中国东部沿海经济版图中最丑的“东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供了条件。“统一自然经济与区域规划的一致性,即行政资源的一致性,形成合力。”

相比更热门的苏州和青岛,这个选择似乎更有现实意义,因为它涉及的地区无疑是省内相对落后的地区。“影响和震动不会那么大,也不会涉及越来越复杂的利益冲突。”朱传庚强调“风险小很多。”而且先设直辖市,相对来说风险更小。

在他看来,中国未来的经济版图应该是一个π形,上面的“横”是沿海地区,右边的下“钩”是长江流域沿线,左边的“左”应该正好是以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为东端的陇海沿线。只有这样,以东促西,以西促东的战略才能完整。而现在,这个关键的“撇”恰恰成了“π”最短、辐射能力最低的线。

谣言三:萧县、砀山归徐州。

丰沛小党自古以来就是一家,是徐州的北四郡。萧县和砀山离徐州比淮北近很多,关系更近。淮北作为矿业城市,与两县的经济联系很少,尤其是砀山,离淮北较远,交通不便。

其实淮北市的煤炭资源已经枯竭,而且产业单一,位置偏僻,发展前景不大。宿州在区位和交通上远远优于淮北,发展前景更大。

现在,萧县和砀山更愿意重新划归徐州。如果将来成立淮海省,这个问题会更好解决。

谣言四:江苏省管县方案出台。

1,撤销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太湖区;撤销昆山市,设立苏州市昆山区;撤销太仓市,设立苏州市太仓区;

2.设立地级常熟市,撤销县级常熟市,设立常熟市尚湖区、虞山区;

3.地级设立江阴市,县级撤销江阴市,设立江阴市澄江区,撤销靖江市,设立江阴市靖江区;撤销张家港市,设立江阴市张家港区;

4.撤销扬中市,设立镇江市扬中区;

5.撤销通州市,设立南通市金沙区;

6.撤销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

7.撤销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彭城区;

8.撤销大丰市,设立盐城市大丰区;

9.设立地级新沂市,撤销县级新沂市,设立新沂市沂河区、新安区;

10,撤销灌南县、响水县,合并灌河县,设在响水镇;

省直管地级市16: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无锡、南通、泰州、扬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徐州、宿迁、江阴、常熟、新沂。县级市县为宜兴、丹阳、金坛、溧阳市、句容市、海门、启东、如皋、泰兴、姜堰、仪征、高邮、兴化市、邳州、东台、沛县、奉贤、遂宁、东海、赣榆、灌云、涟水、沭阳、泗洪。高淳、溧水两县仍属南京管辖。

附:奉贤汉文化:

丰县,古称丰邑,始建于秦末汉初,历史悠久,名家众多。

文天祥《丰腴回首往事》中写道:“秦失其鹿,富贵而美,王侯将相不能富。”

西汉名士萧何、周波、周亚夫,文学家刘安、梁太祖,清代名臣朱温,康熙状元李伟、李攀,道教始祖张道陵等都在丰县。丰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刘邦的出生地,被誉为“千古蜻蜓之乡,一代帝王之乡”。两汉文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臧克家说:“丰萧艺自古英雄出!”

我感觉只有第四种说法有些靠谱,其他的现在都不可能。现在经济衰退,失业率下降,行政区划也不能很快解决经济发展问题,需要很长时间的协调整合。否则,事情会出错。这时候不如稳步前进,就像股指期货和创业板一样,只是道听途说。就像证监会主席说的,果实成熟了,一切都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