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OSI?

开放系统互连。

它通常被称为OSI参考模型。

它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5中研究的一种网络互联模型。

最早的时候,网络刚出现的时候,很多大公司都有网络技术,内部电脑可以互相连接。可以,但是不能和其他公司对接。因为没有统一的规范。电脑之间传输的信息,对方无法理解。所以不可能是互联的。

为了使网络应用更加普及,ISO引入了OSI参考模型。它的意思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的规格都是一样的,可以互联互通。

其内容如下:

第7层应用层—直接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可以

变化,但包括电子信息传输。

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

嘴巴。这可能包括加密服务。

会话层5-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终端连接。这项服务包括

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半双工模式建立的?

设置,尽管双工模式可以在第4层处理。

第4层传输层-一般数据传输-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

全双工或半双工、流量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层网络层—这一层通过寻址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连接。

它包括通过互联网路由和转发数据。

第2层数据链路层—这一层负责数据成帧和流量控制。这层

指定拓扑并提供硬件寻址。

层1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的传输,硬件接口。

数据发送的时候是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收方是相反的。

上面三层叫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

接下来的四层称为数据流层,用于管理硬件。

数据在发送到数据流层时会被拆分。

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被称为PDU(协议数据单元)。

OSI中的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例如,网络层应该管理本地IP的目的地IP。数据链路层要管理MAC地址(媒体访问控制)等等,所以需要在各层拆分数据后进行封装,完成接收端与计算机的通信。

如果有规定的话。

OSI模型被广泛使用。

许多网络设备,如交换机、集线器和路由器,都是参照OSI模型设计的。

知道这么多就够了。至少CCNA只拿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