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职工先进事迹简介

残疾人工作者先进事迹介绍1刘学成,男,汉族,1987年5月出生,沧州市运河区南陈屯镇宣传委员,残联主席。自2017年6月到乡镇残联工作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准确、真诚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在具体工作中贯彻高标准、严要求,全力推进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切实增强残疾人获得感。

第一,继续做业务培训,提高能力素质。坚持集体授课、面对面交流、谈心等。,定期对乡镇残联专职工作人员和村残联专干进行专业能力和实践素质培训,使基层工作人员具备更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更清晰的办理流程和更高效的服务能力。累计开展人事信息管理培训12次,组织专职委员网络在线测试2次,两项补贴、无障碍改造等常规业务培训30余次,与村干部、村级专干面对面交流40余次,取长补短,提高业务政策驾驭能力。

二是详细掌握动态信息,实施精准管理。坚持每月对残疾人信息进行梳理,及时了解每个家庭、每个群众的实际需求、实际情况和具体政策,建立工作台账,确保相关信息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真正让维权政策惠及最需要的群众。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疑惑,坚持“问题不过夜”的原则,及时明确解决方案和具体思路,与上级单位、村级干部及相关人员沟通协调,第一时间解决。

“天下难,必易;天下大事,必在细处。”日常工作中的丰富积累,保证了各项惠民权益的快速准确落地,缩短了业务办理的中转和协调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复杂环节,实现了效率和质量的双重保障。近年来,更新动态信息4500余条,清退因康复治疗和改善条件不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125人,新增残疾人补助214人,申领残疾人辅助器具52套,完成无障碍改造12户,对特殊群体残疾人给予特殊扶助34人。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密切干群关系。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中的好声音、好政策、正能量,扩大覆盖面,让更多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利的支持。同时,要努力结合主题活动,联系有关部门,利用“下乡”、健康义诊、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提高群众的权益保障政策意识。

残疾人工作者先进事迹介绍2陈巧娟入职区残联一年多以来,热爱着社区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平凡岗位,任劳任怨,任劳任怨。她入职仅一年多,用自己的热情和无私奉献赢得了社区残疾人的赞誉。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是关心社区贫困残疾人,积极帮助有困难的残疾人解决困难。

她服务的小区里不健康的人和朋友都是“观其行,信其言”。自从她被录用后,我在工作期间和各个社区的残联兼职人员一起走访了很多残疾人家庭。南岗社区52户,沙埠社区39户,省电力局一局53户等。,了解陈邦俊、、秦京辉、秦、等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心声。对行动不便、有重度残疾补助金的老年残疾人,将送上门送重度残疾补助金。并于4、5月份与精防医生走访,摸清南岗社区精神残疾人情况,开展入户走访了解情况。走访中,宣传残联各项优惠措施,动员残疾人开展自我教育,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二、努力工作,勤于腿脚,用心为残疾人服务。

作为社区残联的专职成员,陈巧娟能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不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当一名普通文员,干完打字、接电话这样的杂活后还能胜任。她可以手脚勤快,因为残联、居委会民政组、各社区都有她的办公桌,没有实时的现场走访,就无法掌握动态情况下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一年多来,她修改了街道残疾人基本情况台账,可以对照很多数据;居委会民政组收集、整理、发放粮油等救灾物资需要50多个工作日。

残疾职工先进事迹介绍3第一次见到康建中,感觉他是一个很有能力,很踏实的人。然而,很难想象,在石家庄做得很红火的化工生意的老板,竟然是个残疾人。的确,就是这个康建中,用自己残缺的身体,为八旬老母和妻儿撑起了一个家,用毅力为自己接下来的事业打拼,用爱心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再苦也要干事业。

康建中出生于1968。一岁时,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最终导致右下肢终身残疾。自康建中懂事以来,他从别人异样的目光中过早地意识到命运的不公,但同时也磨练了自己不屈不挠的性格。

18岁中学毕业前夕,康建中决定放弃学业,挑起家庭的重担,看着年迈的父母每天早晚还在辛苦工作。他展示了自己在一个村子里当装卸工,装卸沙子和砖块,这种工作即使是正常人也会觉得苦和累。刚出校门不久,手上就起了很多血泡,累得每天腰酸背痛。一回到家,他只想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做。

但是第二天,看到父母疲惫的身影,他咬紧牙关,走出了家门。就这样,他坚持了一年多。1993,在一家村办搪瓷厂当工人,后来调到业务部门跑业务。在这段时间里,他去了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的很多地方,也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同时,他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很有感触。所以他决定尝试自己创业,开一家自己的公司。

多次创业十几万元“玩水漂”

1994年,康建中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让很多人羡慕的商业工作,在大家惊讶的目光和冷嘲热讽中开始了第一次艰难的创业。在广安街市场,他租了个摊位搞海鲜批发,因为没有经验,亏了近万元。那段时间,家人的责备和不理解让他很痛苦。第一次创业失败,他去印刷厂跑业务,每天骑着破自行车往返正定和石家庄。

随着阅历的增加,康建中的创业热情再次高涨,开始为创业做准备。没有资金,他向亲戚朋友借了十几万,在1997成立了物资供应站。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他被一个没有经验的人骗了,一眨眼就打了水漂十几万。外面还欠了很多外债,要还债的人整天呆在家里,让家里不得安宁。为了还清康建忠创业欠下的外债,贤惠的妻子罗菊英用自己在村医院当护士每个月几百元的工资,还清了除了老母亲每个月要拿的药和家庭开支以外的所有债务。“那段时间简直是我人生的最低点,自信心严重受挫!”康建中自己总结道。

自强不息,创业终会成功。

二次创业的痛苦始终刺痛着康建中的心,但埋藏在心底的梦想并没有破灭。2003年,当他把创业的想法告诉家人后,立即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妻子甚至扬言要离婚。然而,他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康建中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会做到。我不比别人差!”就这样,倔强的他擦干眼泪,拖着残破疲惫的身体踏上了再次创业的征程。

2004年,康建中决定成立一家以化工业务为主的工贸公司。项目调查,公司占地,人事手续都有了头绪,但是资金遇到了困难。他找到了多年来一直支持他的表弟。讲道理的表哥在谈完自己的想法后,很快帮他从朋友那里筹集了20万,他自己也从朋友那里筹集了一部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工贸公司开张了。从此,康建中吃住都在公司。凭着诚信经营的理念,他很快打开了自己的产品市场。他总结了以往的失败教训,精打细算,诚信经营,理性管理,与众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获得了多项国内优质化工产品的代理权。该公司当年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兼顾两种职业

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好的口碑必然带来好的经济效益。慢慢的,康建忠还清了所有的债务。然而,他下一步该怎么做,怎么做?在一般人看来,扩大企业经营是第一要务,但康建中决定用感恩的心来回报亲人和社会。

2004年,康建忠被石家庄南高营镇残联任命为南高营村残疾人联络员,负责全村100多名残疾人的工作。其实这份工作是无偿的,完全是自愿的。因为之前没有可用的数据和资料,所以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种残疾人打交道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他却把它看得比公司的业务还重要。因为村子比较大,比较分散,康建忠自己行动不方便,工作很困难。为了方便联系,他做了一张联系卡分发给每个残疾人,并为每个人做了档案...优秀的工作每年都受到残联的表彰。

一方面康建中的事业顺风顺水,另一方面康建中的爱情事业也是遍地开花。2008年5月12汶川地震,康建中捐款2000多元。2009年全国助残日之前,康建忠慷慨解囊,自费组织了一次游园活动,来自南高营村和河北东华化工公司的1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活动。为沧州身患重病的农村妇女倪玉燕捐款1000元...

张玉平,男,出生于1963,参加工作于1987,失业前在穆平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工作。

从65438年到0996年,张玉平因病失明,因此他不能继续他原来的工作。失明给了张玉平很大的打击。他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来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要离开这个世界。后来,在家人朋友的劝说和开导下,在残疾人典型创业事迹的激励下,他更加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他深深地意识到,为了生存,他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在Xi安求技之旅,到Xi安盲人按摩医院学习按摩技术。

1998,张玉平,学习按摩技术两年,按摩技术进步很大,取得了按摩技师证书。由于他出色的工作和技能,他被Xi安盲人按摩医院聘用。

中国按摩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它简单、有效、微创。目前,很多人患有颈肩腰腿痛、妇科疾病或儿科疾病,由于害怕药物的毒副作用或手术疼痛,或手术药物不能缓解疼痛,而不愿意使用药物或手术。看到患者饱受颈肩腰腿痛的痛苦,更加坚定了他掌握一流按摩技术的决心。平时虚心向老中医学习,向老中医学习技术,掌握了很多按摩手法。两年后,他的按摩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来找他按摩的人络绎不绝,口碑很高。

1999年底,他拒绝了Xi安盲人按摩医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开始了他一生的创业奋斗。

2000年初,他从亲戚那里租了一家草铺,在牟平区牟山路开了一家按摩店。一开始店内冷清,残酷的现实让他想关门。但是他不愿意。我心想:这按摩手法是白学了吗?是自己技术不行吗?还是收费太高?他开始反思,不能让自己学到的技术发挥作用,所以没用。他尝试免费给有颈肩腰腿痛的熟人朋友按摩。他按摩后都说效果好,这样的话就传开了,他的按摩店也火了。四年来,他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生意越来越好。创业成功后,他不忘回报社会。他用他所学的知识又培训了两个学生。

我叫陈国芳,今年43岁。可惜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下肢萎缩干瘪。一开始只能靠小木凳走路,后来拄着拐杖走路。从此,我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长大后勉强读完初中,因为身体原因辍学在家。为了独立生活,我不得不到处求人。有句话叫“阳光总在风雨后,事业的成功靠奋斗。”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亲戚那里学到了服装设计制造的手艺。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当我在学习的时候,我特别努力。我做专职教师后,在镇江一家服装厂工作多年,技术功底扎实。90年代初,这家服装厂倒闭了,我在双重打击下没有退缩。我用工厂给的一点经济补偿金和向亲戚朋友借的钱买了一辆残疾人车,用辛苦拉客的微薄收入作为启动资金,希望自己找到出路,开一家服装加工厂。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我很努力,也经历了艰辛。我为了招揽客户翻车了好几次,差点丢了命。

2008年底,在丹徒区政府和区残联的帮助下,我终于实现了愿望。我找到了土地,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厂,新建了厂房,新买了30多台自动缝纫机,在上党镇附近招聘了20多名有缝纫技术的女工和一些残疾人。我一方面改善了服装厂的人员编制,搭建了框架,同时解决了一批和我有同样困难的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一切准备就绪后,我的“国芳”服装厂开张了。但是“万事开头难”,我当初也是在纠结。因为对进货渠道不熟悉,不了解客户的需求,真的吃足了苦头,甚至有一段时间入不敷出,但我并没有气馁。我凭着精湛的服装设计技艺,在党和政府的极大关心和帮助下,挺过了难关。我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客户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偏远地区和外地的加工客户也慕名而来。

2009年7月,我厂生产的第一批出口日本的服装赢得了对方的赞誉和好评。10年初,另一批服装全部达标。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内外兼顾。我忙的时候,一天只吃两顿饭。从早到晚,我常常累得直不起腰,只为了能把工厂发展壮大。

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服装厂效益很差,工人工资发不出来。我曾经有过放弃的想法,但是我想为残疾人这个群体而战!最后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了。今年服装厂效益稳步回升,困难终于过去了,真让我松了一口气。现在,面对发展的机遇,我渴望发展工厂。我打算今年把服装厂申报为福利企业,招一批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到我自己的厂里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感受最深的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残疾人的地位和尊严,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省委省政府、镇江市、丹徒区的领导都来慰问我,鼓励我自力更生,把服装厂办好。心里暖暖的,决心抓住机遇,再接再厉,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虽然服装厂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经济方面。虽然渴望扩大规模,但力不从心,缺乏相应的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在这个节骨眼上,真心希望各级领导能在百忙之中关心一下,帮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我这只长着翅膀飞的鸟不至于死。有句话叫“天时、地利、人和”。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渡过难关,走出一条残疾人创业的阳光大道。

天道酬勤,我相信付出终将有回报。回顾自己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只能开怀一笑。身体残疾不可怕!只要有志气,就能闯出一片天地!

残疾人工作者先进事迹简介6舒平,男,汉族。1972 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桃城镇黄墅村土湾组,现任黄墅村助残员。从65438年到0990年,初中毕业的张术平成为一名木匠学徒,以改变家庭生活的困境。他勤奋好学,虚心向师父求教,终于练就了一手好木工手艺。此后,他一直从事木工行业,十几年如一日,贪婪而勤劳。凭借精湛的手艺,他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正当张术平梦想有所作为时,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2007年的一天,在刨床上做木地板时,刨工无情地将他左手的五根手指全部砍掉,导致左手残疾。从那以后,张术平就不再做木工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很迷茫,也很消极,但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一切,重建对生活的信心。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特色水产养殖培训班后,他瞄准了甲鱼养殖业。2009年1月,与邻村(丰和村大义组)村民赖取得联系,建起了甲鱼棚。那一年,他投资3万元从事甲鱼养殖。那时候环境很艰苦。一是资金匮乏,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第二,技术不足。当时,张术平在海龟养殖领域还是个“门外汉”。他尽最大努力克服许多技术困难。凭着虚心学习、大胆创新的精神,他在第二年1月取得了初步成果,不仅收回了全部投入成本,还略有盈利,获得了回报。尝到甜头的张术平更有动力了。随着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明显。才2011年一年就净赚了20万。

张术平依靠自己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改变了命运,开辟了新的事业。然而,看到他周围的村民,特别是残疾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张术平的眼里充满了焦虑。诚实正直,有事业心,乐于助人。他脑子里有一个想法,就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带动周围的村民,扶持当地的贫困残疾人发展甲鱼养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县残联的支持。现在,在他的带领下,当地有12个甲鱼养殖户。当其他农户有问题和难题时,他免费给予技术指导,毫无保留地帮助别人。他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12龟农家中进行义务指导。在他的影响下,12甲鱼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得到提高,成立了甲鱼养殖协会,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残疾人本身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怀,但张术平却设法去关怀他人。2010起,在黄树村担任助残员,同时在发展甲鱼养殖的同时致力于服务残疾人,受到大家的好评。工作中务实、勤奋、刻苦,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己。2012获郎溪县优秀助残员称号,2012当选桃城镇残疾人协会主席。

有理想有目标才有未来。张术平计划在2013重建一个甲鱼棚,总投资约40万元。在扩大甲鱼养殖生产规模的同时,他将建设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更好地为当地残疾人服务。